[实用新型]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1942.0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锋;徐慧芳;宋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4 | 分类号: | D04B1/04;D04B1/18;D04B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5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 氨纶磨毛 面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的表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
背景技术
尼龙氨纶面料的制作流程通为首先要进行毛坯面料的高温预定型,之后进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控制面料的回弹稳定性和服用性,上述工艺结束后进行缝合和毛坯碳素磨毛,最后进行后处理。由于整个工艺流程较长,而且生产的面料本质是一种磨毛面料,所以在每一个过程中的高温、染色、磨毛和定型等,均要使面料进入不同的设备加工,在生成面料后,其表面磨损较大,导致色牢度较低,使质量稳定性降低,在进行质量检测后,大部分需要回修,即需要重新染色或磨毛,而回修面料又进一步磨损了原料本身,是一个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现有的改进方法通常使用稍低的温度、降低磨毛高度等工艺上面的改进,而由于原料面料本身的固定性,工艺的改进解决问题的效果有限,所以市场上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尼龙氨纶面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采用双层结构和交替的针法,使磨毛更均匀,面料色牢度更高,质量稳定,回修率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包括尼龙氨纶接触面,所述尼龙氨纶接触面为上下两层结构,在外表层分布若干尼龙氨纶磨毛圆圈,所述干尼龙氨纶磨毛圆圈为内外两层圆圈结构。
所述龙氨纶磨毛圆圈的分布为高踵针磨毛圆圈与低踵针磨毛圆圈交替分布。
所述高踵针磨毛圆圈与尼龙氨纶接触面的接触是高踵针磨毛圆圈的外圈穿过尼龙氨纶接触面的外表层。
所述低踵针磨毛圆圈与尼龙氨纶接触面的接触是尼龙氨纶接触面的外表层穿过低踵针磨毛圆圈内外两层圆圈之间。
通过上述高踵针磨毛圆圈与低踵针磨毛圆圈的交替分布,使磨毛表面着色容易,并且由于结构牢固,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双层结构和交替的针法,使磨毛更均匀,面料色牢度更高,质量稳定,回修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尼龙氨纶磨毛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尼龙氨纶接触面1,所述尼龙氨纶接触面为上下两层结构101和102,在外表层分布若干尼龙氨纶磨毛圆圈2,所述干尼龙氨纶磨毛圆圈2为内外两层圆圈结构,分别为201和202。
所述龙氨纶磨毛圆圈2的分布为高踵针磨毛圆圈与低踵针磨毛圆圈交替分布。在图1中更加突出的龙氨纶磨毛圆圈是高踵针磨毛圆圈,比较低一些的龙氨纶磨毛圆圈是低踵针磨毛圆圈。
所述高踵针磨毛圆圈与尼龙氨纶接触面的接触是高踵针磨毛圆圈的外圈202穿过尼龙氨纶接触面的外表层102。
所述低踵针磨毛圆圈与尼龙氨纶接触面的接触是尼龙氨纶接触面的外表层102穿过低踵针磨毛圆圈内外两层圆圈201和202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的针法变换,制作出双层接触面和磨毛圆圈结构,使面料色牢度好,质量稳定,回修率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纤维吊装带
- 下一篇:天丝彩条氨纶吸湿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