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羽毛球拍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1907.9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2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2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毛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拍。
背景技术
羽毛球拍通常包括拍框、中管和手柄,其中拍框固定到中管的一端,而手柄固定到中管的另一端。沿拍框的周圈设有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从而网线可从对应的穿线孔穿过以形成用于击球的网面。网面的最佳击球区通常被成为甜区,当击球点在甜区内时,击出的球能获得足够的威力和可控性,而且击球震动感小、舒适度高。运动员通常希望能够增大甜区的面积,以便更容易地打出高质量的球。
增大甜区面积的普通做法是加大拍框的尺寸,特别是加大拍框的宽度(即拍框3点和9点位置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即拍框6点和12点位置之间的距离)。然而,尺寸过大的拍框会增加羽毛球拍的整体设计难度,还会造成球拍强度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毛球拍,其能够在保持拍框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甜区面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羽毛球拍,包括:中管、固定到该中管的一端的拍框、以及固定到该中管的另一端的手柄,其中所述拍框具有沿其周圈布置的多个用于穿设网线的穿线孔,其中,所述拍框还具有一个或多个设置在拍框周圈的外侧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穿线孔之间的凹陷。
所述一个或多个凹陷可包括布置在所述拍框的一侧的第一组凹陷、和与该第一组凹陷相对应地布置在所述拍框的另一侧的第二组凹陷,其中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凹陷。
所述一个或多个凹陷可包括布置在所述拍框的顶部的第三组凹陷,其中所述第三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凹陷,且相对于所述拍框从正面看的对称面对称布置。
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拍框周圈的外侧轮廓的下凹深度为约0.5mm-约2mm,优选地为约1.5mm。
所述拍框还具有沿其周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周圈外侧的用于容纳网线的沟槽、以及位于该沟槽两侧的两个边缘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凹陷与所述沟槽重叠,并包括设置于所述沟槽中的第一部分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边缘部的两个第二部分。
所述羽毛球拍还包括至少一个双联钉,所述双联钉具有长形的背部以及分别固定在该背部的两端的两个管部,其中各管部为中空结构且分别开口于该背部。其中,各双联钉的两个管部分别从所述拍框上相邻的两个穿线孔中穿过,且该双联钉的背部跨越所述凹陷。
所述双联钉的背部具有与所述拍框的曲线轮廓相适应的形状。可选地,所述双联钉的背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拍框的曲线轮廓向外拱起的形状。
所述背部相对于所述拍框的曲线轮廓拱起的高度不大于约2mm。
所述羽毛球拍包括多个双联钉,所述多个双联钉沿所述拍框周圈相对于所述拍框从正面看的对称面对称布置。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可以有益地相互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拍,在接球时,拍框会在网线的作用下在凹陷区域发生微小的弹性变形,从而吸收球的部分能量。这样,一方面会减少球对球拍造成的震动,使得打球舒适度更好,球拍的甜区更大。另一方面,当球反弹出去时,拍框的形状恢复,将吸收的能量通过网线返回给球,从而增加了球的动能,即增加了击球速度和击球的威力。从而,本实用新型在保持拍框的宽度和高度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网面的甜区面积。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联钉的背部跨越凹陷,进一步减少了对球拍的震动并提高球返回时的速度和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羽毛球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羽毛球拍的正面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拍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出了凹陷结构;
图3图1中羽毛球拍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与图2A类似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拍框;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双联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