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1712.4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胜;孙跃;胡英彪;黄伟;陶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13 | 分类号: | H01P1/21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频 合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宽频合路器,属于微波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800-960MHz与1710-2700MHz频段内的不同频率组合,衍生出十余款产品而且市场需求量都比较大,造成开发商反复实验开模,产品种类凌乱,研发费用昂贵,通过整合归一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熟练度、减少产品种类,适合批量供货与备货,有利于通信商网络优化。
但由于超宽频合路器谐振柱之间耦合强度过强且抽头耦合系数难满足,采用常规梳状线结构谐振柱之间耦合强度不能满足,相对带宽只能达到0.5%~30%;而且常规输入、输出跳线圆柱状结构,需要靠腔体与盖板很近才能满足耦合强度需求,容易造成短路、功率容量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宽频合路器,采用变形梳状线结构,跳线输入输出端采用扁平耦合方式设计,突破了梳状线相对带宽特殊要求0.5%~30%的限制,可实现相对带宽达到46%。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超宽频合路器,包括合路器腔体以及排布于所述腔体内的多个谐振棒,所述多个谐振棒自合路器的输入端排布至合路器的输出端,在所述输入端的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的底部设置耦合块,同样在所述输出端的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的底部设置耦合块。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超宽频合路器,在输入端、输出端的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底部之间分别设置耦合块,以增加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之间的耦合强度,解决常规梳状线特殊要求相对带宽只能满足0.5%~30%的难题,本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梳状线结构相对带宽可以达到46%。
2、本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可包含十余种移动通信产品,利于三大运营商的通信产品归一化。
3、本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采用变形梳状线结构增加耦合的方式具有插损小,功率容量大,高抑制,高互调值等特点,利于成本控制以及通信商的应用。
4、本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变形梳装线结构(增加耦合方式)设计,突破了梳状线相对带宽:一般1%~20%,特殊要求0.5%~30%的限制,相对带宽可以达到46%;便于加工及装配,利于公司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超宽频合路器包含产品种类比较多,减少公司重复开发成本,缩短交期,提高公司供样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合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合路器腔体,2谐振棒,3输入端,4输出端,5耦合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2、3,本实施例的超宽频合路器,包括合路器腔体1以及排布于所述腔体内的多个谐振棒2,所述多个谐振棒自合路器的输入端3排布至合路器的输出端4,谐振棒在合路器腔体1内自输入端至输出端对称排布,在输入端的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的底部设置耦合块5,同样,在所述输出端的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的底部设置耦合块5。以增加第一级谐振棒与第二级谐振棒之间的耦合强度,采用扁平耦合结构改变阻抗增加耦合接触面的方式,相对带宽可以达到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特微波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