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炉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11632.9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2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 |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A47J27/00;A47J36/24 |
| 代理公司: | 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 代理人: | 薛建铎 |
| 地址: | 056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适用于煮饭、炒菜等烹饪活动。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做饭用的炉具主要有煤气灶和电磁炉。煤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煤气能耗高、容易污染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磁炉做饭。但是,电磁炉也有一个缺陷:由于使用电磁炉做饭时,坐在电磁炉炉盘上的锅内温度高,做饭快,所以人们在使用电磁炉炒菜时必须一直不停地用铲子在锅里翻动,不能离开厨房;而人长时间处于厨房环境中炒菜会吸入大量的油烟,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使用铲子翻动炒菜的方式,稍有不慎,菜就会被炒糊,有些不易翻动的菜还很容易被翻碎;这就大大降低了菜品的营养、味道和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既能够自动煮饭,又能够自动旋转炒菜,快捷、省电;其炒出的菜品营养、味道、观感俱佳;而且,人们在使用该电磁炉做饭时,无须长时间停留在厨房环境内,节约了人们的业余时间,保证不会因吸入油烟影响身心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磁炉,由底盘和电磁搅拌锅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底盘由外壳体、锅座、锅托、后固定支架、前活动支架、齿轮、支撑轮、电机和减速器构成,锅座置于外壳体后部平板上的中间位置,锅座由四个弹性触点和四个同心设置的环形触点构成,四个环形触点通过耐热绝缘材料连接为一个整体,四个弹性触点的上端分别与四个环形触点电连接,四个弹性触点的下端分别与装在外壳体后部平板内的控制电路板电接触,外壳体的中部斜面上设有下凹的锅托,在锅座的后方外壳体的后部平板上设有后固定支架,在锅托凹槽的下部设有前活动支架,齿轮和支撑轮分别设置在锅托凹槽的上部左侧和右侧位置,电机和减速器安装在外壳体内的前部位置,电机的主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皮带或者链条相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设置在锅托凹槽上部左侧位置的齿轮相连接,外壳体前部的斜面面板上设有若干控制按钮,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源线从外壳体后部平板的后面伸出到外壳体外;所述的电磁搅拌锅由铝合金外壳、铜齿圈、锅斗、加热线圈Ⅰ、线圈外套Ⅰ、隔离架Ⅰ、温度探头Ⅰ、线圈接点Ⅰ、不锈钢锅和锅盖构成,铝合金外壳的上部外周面上围有铜齿圈,锅斗设置在铝合金外壳的底部,加热线圈Ⅰ置于若干线圈外套Ⅰ与若干隔离架Ⅰ之间构成筐形加热体,温度探头Ⅰ安装在筐形加热体的底部,两个线圈接点Ⅰ位于筐形加热体的底部,并分别与加热线圈Ⅰ的正、负极电连接,不锈钢锅的底部有一条由外向内凹进去的月牙型凹槽,不锈钢锅装于铝合金外壳内,筐形加热体置于铝合金外壳与不锈钢锅之间的空隙内,筐形加热体底部的温度探头Ⅰ的两个触点以及两个线圈接点Ⅰ从锅斗底部的孔中伸出,锅盖卡扣在不锈钢锅的上端口处;所述的电磁搅拌锅坐在底盘的锅座上,锅座上部的四个环形触点分别与温度探头Ⅰ的两个触点以及两个线圈接点Ⅰ电接触;当电磁搅拌锅竖直坐在底盘的锅座上时,前活动支架与后固定支架一起固定支撑电磁搅拌锅;当电磁搅拌锅坐在底盘的锅座上并倾倒在锅托上时,前活动支架向前弯折在锅托内,并与锅托凹槽面相切,齿轮与铜齿圈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触点为铜环,所述的弹性触点为导电铜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托凹槽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或者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未经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6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