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车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11376.3 | 申请日: | 201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燕 |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架,是一种能折叠的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能折叠的自行车车架大多数的结构在折叠和展开车架时,费时费力较烦琐,一部分的结构能快速的折叠和展开车架,但受力不够合理,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并且能快速折叠和展开的车架。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横管(1)、上竖管(2)、下竖管(3)、中轴管(4)、转向立管(5)、后叉(6)、连接件(7)、前上钢丝绳(8)或上横管(9)、前下钢丝绳(10)、后钢丝绳(11)或后横管(12)构成,横管(1)的前端与转向立管(5)焊接,横管(1)的后部焊有连接件(7),下竖管(3)的上部与后叉(6)的前部焊接,下竖管(3)的下端或中部焊有中轴管(4),后叉(6)的后部与下竖管(3)或中轴管(4)的下端用后钢丝绳(11)连接或用后横管(12)焊接连接,上竖管(2)的上部与转向立管(5)的上部用前上钢丝绳(8)连接或用上横管(9)焊接连接,下竖管(3)或中轴管(4)的下端与转向立管(5)的下部或横管(1)的中前部用前下钢丝绳(10)连接,上竖管(2)的下部与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用轴连接或上竖管(2)的下部与横管(1)的后端以及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一同焊接,其特征是由后叉(6)、后钢丝绳(11)或后横管(12)、下竖管(3)以及中轴管(4)组成的后三角架的前上部与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能快速将车架折叠和展开。
附图说明
图1是上竖管(2)的下部与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用轴连接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上竖管(2)的下部与横管(1)和连接件(7)直接焊接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横管(1)的前端与转向立管(5)焊接,横管(1)的后部焊有连接件(7),连接件(7)上有 轴孔(可以是一根轴的孔或是二根轴的孔)。下竖管(3)的上部与后叉(6)的前部焊接。后叉(6)的前部有轴孔和轴套(轴孔和轴套也可设在下竖管(3)的上部,或者是在后叉(6)与下竖管(3)的焊接处焊有连接件,该连接件上有轴孔),通过轴与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连接。下竖管(3)的下端焊有中轴管(4)(中轴管(4)也可焊接在下竖管(3)的中部)。中轴管(4)(或下竖管(3))的下端与后叉(6)的两个后部用两根后钢丝绳(11)分别连接(或用两根后横管(12)分别焊接连接)。中轴管(4)(或下竖管(3))的下端与转向立管(5)的下部(或横管(1)的中前部)用前下钢丝绳(10)连接。上竖管(2)用两段直管斜的焊接而成,上竖管(2)的上端可插入车座支撑管,能调节车座的高低。上竖管(2)的下部有轴孔和轴套,通过轴与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连接。上竖管(2)的上部与转向立管(5)的上部用前上钢丝绳(8)连接。在后叉(6)中前部两根后叉管的之间可焊有加固用的短管或铁条。
图3中的上竖管(2)由一根直管构成。上竖管(2)的下部与横管(1)的后端以及横管(1)后部的连接件(7)一同焊接。上竖管(2)的中上部与转向立管(5)的上部用上横管(9)焊接连接,在上横管(9)与横管(1)之间可焊有加固用的短管。中轴管(4)(或下竖管(3))的下端与横管(1)的中部或前部用前下钢丝绳(10)连接。中轴管(4)(或下竖管(3))的下端与后叉(6)的两个后部用两根后横管(12)分别焊接连接(或用两根后钢丝绳(11)分别连接)。车架的其它部位结构与图1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前下钢丝绳(10)上可以连接有拉式减震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竖管(3)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二根。
本实用新型中的钢丝绳(8)(10)(11)是能任意曲折、能承受较大拉力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燕,未经张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3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动多点润滑泵
- 下一篇:纯盘式机械驻车制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