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跑步机输送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11066.1 | 申请日: | 201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9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罗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秋香 |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跑步 输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跑步机的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跑步机具有一中空的框架,在框架两端分别安装一前滚筒和一后滚筒,两滚筒外部环绕着一跑步带,藉由前、后滚筒相对距离的调节决定跑步带的张力值,致使带面上浮既定的高度。
尤其是,安装在弧形框架的跑步带,带面上浮的情形更为明显,致使带面受力,往往陷入既定深度才会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感,一旦使用者没有心理准备,常发生踩空的突兀感,严重时还会栽跟头,致生危及人身安全的意外事件。
另外,使用者在跑步带上运动时,带面受力滋生起伏不定的振荡,对跑步带的循环运动产生影响。而且跑步带上的使用者,无论是疾奔、慢跑或快走,均会让带面偏向筒身侧边,导致带缘摩擦框架,影响跑步带循环运动的流畅性,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探讨先前技术的问题,依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开发出本案,以改善习用跑步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步机输送机构,采用带面压制、托住等手段,避免跑步带上浮,使带面稳定,进而保护使用者人身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跑步机输送机构,是在一中空的框架安装至少两滚筒,支撑一跑步带循环运动,该框架设置至少一压轮。
该框架在透空区域配置复数横向滚筒,其中之一横向滚筒配合压轮辊压跑步带边缘。
该压轮是轴承,其中央连接一轴杆,杆身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固定在跑步带旁边的框架上方。
进一步,该框架设有至少一输送单元。
该输送单元是轴承,其中央连接一轴杆,杆身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固定在跑步带旁边的框架下方。
该输送单元是滚筒,两端分别枢接一底座,该底座固定在跑步带旁边的框架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一种跑步机输送机构,是在一中空的框架安装至少二滚筒,支撑一跑步带循环运动;该框架设置至少一输送单元。
该输送单元是轴承,其中央连接一轴杆,杆身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固定在跑步带旁边的框架下方。
该输送单元是滚筒,两端分别枢接一底座,此底座固定在跑步带旁边的框架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跑步带的带面被压轮压制,不能上浮,再加上压轮及横向滚筒辊压跑步带边缘,致使带面紧邻横向滚筒圆周面,不会产生踩空的突兀感,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另外,也可配合带面下方设置的输送单元,以支撑跑步带避免垂落,同时配合滚动件辊压相对的带缘,阻止跑步带产生震荡波动,进而摊平带面使之稳定地循环运动。
以下结合附图与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侧视图,表现压轮、输送单元及跑步带的对应关系;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输送机构 20框架 21定位座
22轮体 23横向滚筒 24支撑架
30前滚筒 40后滚筒 50跑步带
60压轮 61轴杆 62底座
70输送单元 71轴杆 72底座
80滚动件 90侧轮 91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适用于跑步机的输送机构10,供使用者进行疾奔、慢跑或快走等运动。该输送机构10在一框架20安装前、后滚筒30、40,两筒身套着一跑步带50,藉由脚力驱动跑步带50绕着两滚筒30、40作循环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秋香,未经罗秋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1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圈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下一篇:初始小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