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10869.5 | 申请日: | 2010-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舒干诚;王子奂;朱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材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F24H9/18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吴运林 |
| 地址: | 435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循环 利用 燃气 热风炉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燃气窑炉技术,是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
(二).背景技术:现有的工业燃气热风炉,其构成均采用双层钢制壳体结构,炉体内层为混合燃气燃烧室及热风收集室,中间夹层为空气冷却气流通道或换热器布置区;这种结构型式的热风炉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①.炉体混合燃气燃点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冬季因燃烧室混合燃气初始温度较低,燃气未能完全燃烧,能耗大;②. 炉体夹层空气冷却流体所吸收的热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能源利用率低;③. 炉体夹层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气装置因气流通道的沿压损耗及局部损耗高,需消耗大量风机电能;④.燃烧室进气口、冷却空气进口结构不合理,风阻较大,消耗风机大量电能,能效比较低;⑤.工艺余热空气未得到充分充利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的燃气热风炉所存在的能源利用率低、结构气道风阻大、余热空气未得到充分充利用、整体能效比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燃气热风炉,它具有炉体,所述的炉体为卧式布置的哑铃状双层壳体,炉体的内层为炉膛,炉膛设有燃烧器接口,炉体的内外夹层为气流通道;其特征是:炉体的左端布置有助燃预热空气混气室,所述的助燃预热空气混气室分别设有空气进气管道、助燃预热空气管道及炉膛冷却风道;空气进气管道连接有风机,助燃预热空气管道的末端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的燃烧器的一端通过助燃预热空气混气室与炉膛中的燃烧器接口连接,燃烧器的另一端连接有加热燃气管道,加热燃气管道与布置在助燃预热空气混气室前方的蒸汽换热器上方连接,蒸汽换热器的下方连接有燃气进气管;炉体的中部设有炉膛冷却热风收集室,所述的热风收集室与炉膛中部之间的夹层内设有若干道直排风道,每道直排风道的左端进风口处均设有一个流量调节阀;炉体的右端布置有余热吸收混合室,所述的余热吸收混合室分别设有负压吸入式空气进气管及过滤式余热空气进气管,在过滤式余热空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余热空气风机;在余热吸收混合室内还安装有热风管接口,所述的热风管接口的另一部份安装在余热吸收混合室右端的外侧;在位于余热吸收混合室内的一段热风管接口上设有若干个风道余热吸收混气装置,在位于余热吸收混合室内的一段热风管接口内还布置有若干支余热空气吸收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炉膛为多段变截面圆柱形、圆锥形壳体,炉膛的左端设有炉门,在炉膛左方的圆柱形壳体上设有燃烧器接口;在炉膛右端的圆柱形壳体上设有400--450角收口的圆锥形壳体,圆锥形壳体与余热吸收混合室的内层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助燃预热空气混气室具有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下方设有炉体支承,圆柱形壳体的左端连接有400--450角收口的左端圆锥形壳体,左端圆锥形壳体上设有助燃预热空气管道,所述的助燃预热空气管道的中轴线与炉体的中轴线呈400--450角布置,左端圆锥形壳体的外侧设有封板;在圆柱形壳体的右端连接有450--600角收口的右端圆锥形壳体,右端圆锥形壳体上设有空气进气管道,所述的空气进气管道的中轴线与炉体的中轴线呈400--450角布置,右端圆锥形壳体的右端与热风收集室壳体的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余热吸收混合室具有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下方设有炉体支承,圆柱形壳体的左端连接有450--600角收口的左端圆锥形壳体,左端圆锥形壳体上分别设有负压吸入式空气进气管及过滤式余热空气进气管,所述的负压吸入式空气进气管及过滤式余热空气进气管的中轴线均与炉体的中轴线呈400--450角布置,左端圆锥形壳体的左端与热风收集室壳体的右端连接;圆柱形壳体的右端连接有450--600角收口的右端圆锥形壳体,右端圆锥形壳体的右端连接有环形封板,所述的环形封板的内环口与热风管接口的外圆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材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材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08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式切割钢丝托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U型线成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