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9765.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万杰;赵云峰;朱自萍;陈俊;乐志国;刘宗巍;何伟;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3/00 | 分类号: | B60R3/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健身 脚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健身脚踏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是运输、旅游,而渐渐地把它变成一种个性化装饰,人性化享受的一种产物。自动保健座椅是座椅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适用于长期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使用。
经检索,未曾发现有专门用在汽车上的健身装置,但是相关的专利还是有的,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脚踏板结构改良(专利号:200520065338.1),其特征在于:该脚踏板在一轴管的两端各设一定位座,至少其中一定位座可弹性往复位移,且该两定位座的相对环面设有数相对的凹孔,该轴管及两定位座套设于一心轴上,该轴管形成有一非圆形部,该可弹性位移的定位座设有一非圆形孔套设于该轴管的非圆形部上。该专利公开的脚踏板是安装在健身房中的,无法应用到汽车上,因此,设计一种能应用在汽车上的健身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汽车后排乘客健身的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踏板和连接活动杆,所述的连接活动杆一端铰接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上,连接活动杆另一端铰接在脚踏板上,在脚踏板与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之间还设有具有阻尼效果的复位机构。
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是安装在汽车的前排座椅上的,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脚踩脚踏板,脚踏板向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移动,在复位机构的作用,脚踏板自动得到回复。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于后排乘客的放松和调节,同时又不影响前后排座椅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中,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阻尼器和复位弹簧,所述的阻尼器一端固定在脚踏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上,所述的复位弹簧一端作用在脚踏板上,另一端作用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上。通过阻尼器可以控制人踩脚踏板所需要的力,从而可使健身效果更好。
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中,所述的复位机构为一根强力弹簧,所述的强力弹簧一端作用在脚踏板上,另一端作用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上。
在上述的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中,所述的连接活动杆的上端具有安装孔。通过该安装孔方便将连接活动杆安装在汽车前排座椅上。
在上述的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中,所述的阻尼器与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安装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上,使乘客在汽车内就能实现健身锻炼,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的轴侧视图。
图中,1、脚踏板;2、连接活动杆;21、安装孔;3、后挡板;4、阻尼器;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设置在汽车前排座椅处,包括脚踏板1和连接活动杆2,所述的连接活动杆2一端铰接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上,连接活动杆2另一端铰接在脚踏板1上,在脚踏板1与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之间还设有具有阻尼效果的复位机构。
具体而言,复位机构包括阻尼器4和复位弹簧5,所述的阻尼器4一端固定在脚踏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上,具体的,阻尼器4与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之间是通过螺栓相固定。所述的复位弹簧5一端作用在脚踏板1上,另一端作用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上。连接活动杆2的上端具有安装孔21。通过该安装孔21方便将连接活动杆2安装在汽车前排座椅上。本汽车上的健身脚踏装置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脚踩脚踏板1,脚踏板1向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移动,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脚踏板1自动得到回复。通过阻尼器4可以控制人踩脚踏板1所需要的力,从而可使健身效果更好。这样坐在汽车后排的乘客就能通过本装置实现健身,同时本装置又不影响前后排座椅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中的内容大致与实施例一中的内容相同,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的复位机构包括阻尼器4和复位弹簧5,所述的阻尼器4一端固定在脚踏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上;而在本实施例二中,复位机构为一根强力弹簧,所述的强力弹簧一端作用在脚踏板1上,另一端作用在汽车前排座椅的后挡板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7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