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9598.1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1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梅益飞;戴礼强;邹凌华;何伟;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后 地板 之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物结构,特别是一种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其功能也越来越齐全,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旅途。
MPV车型是指多用途汽车,其是从旅行轿车逐渐演变而来的,它集旅行车的宽大乘员空间、轿车的舒适性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一般为两厢式结构。其中对于小型MPV车型,其前后地板之间通常存在高度落差,现有的技术中是直接用泡沫填充该落差空间,由此明显浪费了车内的利用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MPV车型的多用途宗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前后地板落差空间布置储物空间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设于汽车前地板与后地板之间具有高度差的衔接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处设有工具盒,所述的工具盒包括盒体和盖于盒体上部的盒盖,所述的盒盖盖于所述的盒体上后工具盒的内部形成一用于放置物品的空腔,所述的工具盒的上部盖有地毯。
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的工具盒能够收纳汽车中的维修工具以及其它所需物品,同时从车身结构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利用了室内空间,从而符合人性化,提高了应用程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盒体和盒盖的同侧边沿之间设有能够将两者转动连接的合页。合页的一页片与盒盖固连,其另一页片与盒体固连,使盒盖和盒体形成一整体,提高了两者的紧凑性,且转动连接方便操作。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盒体和盒盖的同侧边沿上固设能够对应连通的若干连接孔,所述的若干连接孔中贯穿有转动轴。转动轴均插入连接孔后形成嵌入工具盒的外表面内,使工具盒具有平整的抵靠表面。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盒盖上具有开口朝外的储物空腔。可由盒盖上表面具有的开口实现对物品的存放和取出。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盒体上具有能够收纳托钩的托钩腔、能够收纳扳手的扳手腔和能够收纳套筒的套筒腔,所述的盒盖上具有能够收纳鞋子的鞋盒腔和能够收纳千斤顶的千斤顶腔。千斤顶、托钩、扳手和套筒均为车上常用的机械工具。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千斤顶腔、托钩腔、扳手腔和套筒腔的形状均一一对应与千斤顶、托钩、扳手和套筒的外轮廓相吻合。盒盖与盒体均为实体上开设局部容腔,从而使两者在具有收纳物品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体性。
在上述的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所述的盒体和盒盖均采用泡沫材料制成。该泡沫具有较高程度的密度,从而实现其所需的强度和硬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充分利用了MPV车型的室内空间,增加了收纳物品的功能,实现对车辆常用工具的整理、存放,优化了多功能用途MPV车型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工具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中工具盒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盖;2、盒体;3、鞋子;4、千斤顶;5、前地板;6、后地板;7、地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车用的前后地板之间的储物结构设于汽车前地板5与后地板6之间具有高度差的衔接处,包括位于衔接处的工具盒,工具盒的上表面盖有地毯7。
工具盒包括盒盖1和盒体2,且两者均采用较高密度的泡沫材料制成,由此可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盒盖1和盒体2两者能够依次形成上下吻合相贴的布置结构,且两者相贴的横向侧边沿之间设有合页,合页的一页片固定在盒盖1的内侧面上,其另一页片固定在盒体2的内侧面上,从而使盒盖1能够由该侧边沿翻转打开,实现了两者的连体开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