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扎带紧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8803.2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晟铭;潘霄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3/08 | 分类号: | B65D6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王月珍 |
地址: | 20094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扎带紧固物体的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扎带紧固物体的方式较多,其中主要是简单的捆绑固定式及卡钳紧固式,但是这些方式都不能适用于对被紧固的物体是有伸缩性能的材料,下面以被紧固的物体是保温外壳为例来说明利用常规扎带紧固存在的缺陷。
目前的保温外壳材料的结扎方式多为使用简单的钢带作为扎带对其进行紧固,然后使用铆钉固定。其主要缺点是在保温材料受热膨胀后,膨胀力比较大,而钢带不能随之膨胀,导致钢带蹦断或保温材料外壳拉开产生间隙,甚至撕裂。如此产生的间隙可能会导致热损失加大,如果有雨水直接深入保温材料内影响保温材料发挥作用,使其丧失保温效果,如果导致保温材料外壳脱落更可能产生安全隐患而影响生产。另外此类扎带多为一次性使用材质,使用一次以后就需要丢弃,基本报废,无法达到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扎带能够随被紧固物体的伸缩而随之伸缩的扎带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能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扎带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扎捆被紧固物体的扎带以及控制扎带松紧的扎带钳组成,其中:
所述扎带钳包括:钳体,内部设有一个与其前后面相连通的限位槽,其左右面中一面设有与限位槽相通的钳体入带口,另一面设有与限位槽相通的钳体出带口,限位槽的槽底从钳体入带口往钳体出带口是逐步倾斜向下,形成限位槽的高度从钳体出带口往钳体入带口是逐步减少,限位槽的长度大于钳体入带口及钳体出带口(122)的宽度;金属辊轴,置于限位槽内,是由金属辊及设在金属辊外表面的橡胶层组成,金属辊的两端分别径向延伸出一个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径大于限位槽高度的最大值;
所述扎带(2)包括:金属后带与金属前带,金属后带一端的端头与钳体设有钳体出带口的面焊接,金属前带的一端为扎带端头,在金属后带与金属前带之间连接一个弹性装置。
所述钳体入带口及钳体出带口的宽度与所述前金属带的宽度契合。
所述金属辊轴外表面的橡胶层使用胶沾剂粘合。
所述金属辊轴外表面的橡胶层是套置于金属辊轴外层的橡胶套。
所述限位槽高度的最大值为金属辊轴直径的120%,最小值为金属辊轴直径的50%。
所述金属后带上套有一个扎带套环。
所述弹性装置由数根弹簧组成,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金属后带及所述金属前带的另一端。
所述金属前带另一端的端头卷成第一圆筒并焊接固定,第一圆筒内固定一根第一连接轴,在第一圆筒上设有数个槽孔,所述每根弹簧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圆筒的一个槽孔内的第一连接轴上;
所述金属后带另一端的端头卷成第二圆筒并焊接固定,第二圆筒内固定一根第二连接轴,在第二圆筒上设有数个槽孔,所述每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圆筒的一个槽孔内的第二连接轴上。
所述金属前带的外表面设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扎带紧固装置中的扎带设有弹性装置,其随被紧固物体的伸缩而伸缩,解决了现有扎带对被紧固物体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弹性伸缩不能随之伸缩而导致扎带蹦断或被紧固物体撕裂的问题,本装置可有效应用于管线和塔身的保温包扎;此外,本紧固装置中的扎带钳利用涂有橡胶层的金属辊轴在限位槽中滚动拉紧或放松扎带,使本固定装置能够循环使用,减少了成本;本紧固装置结构简单,包扎牢固,使用方便,易拆卸。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扎带紧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棍轴径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棍轴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扎带钳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弹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弹性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扎带紧固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扎带紧固装置由扎捆被紧固物体的扎带2以及控制扎带2松紧的扎带钳1组成,其中:
扎带钳1,参见图1-图4,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8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皮带输送系统辊轴用吊耳
- 下一篇:多功能健身椅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