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子泵供油锥及具有该分子泵供油锥的供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8645.0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蒙;许会妍;徐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63 | 分类号: | F04D29/063;F04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供油 具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泵供油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子泵供油锥及具有该分子泵供油锥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分子泵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在轴承处产生较大的摩擦并由此发出大量的热。这样的摩擦和热量会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轴承处的摩擦和热量,一般通过在高速旋转的主轴内成型供油孔及在供油孔一端设置供油锥将润滑分子泵油池里的润滑油向主轴进行供油,润滑油通过主轴里的供油孔进行传递,由主轴侧面的小孔甩出实现对上轴承和下轴承的润滑和冷却。中国专利文献CN201461519U提出了一种分子泵供油锥,包括供油锥本体、成型在所述供油锥本体长度方向上供润滑油流动的通孔以及在所述供油锥本体上与所述分子泵下轴承对应的位置的上部设有的自所述供油锥本体内腔穿透所述供油锥本体外壁的下轴承润滑孔,在所述供油锥本体上与所述分子泵下轴承对应的位置的下部还设有自所述供油锥本体内腔穿透所述供油锥本体外壁的泄油孔。该现有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控制供油锥向分子泵上、下轴承的供油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缺点:该现有技术的供油锥的下轴承润滑孔设置在下轴承上面,因此,从下轴承润滑孔出来的润滑油先落到下轴承的端面,再透过轴承,最后返回油池,而当供油锥供油量较大,供油速度较快时,下轴承上的润滑油不能及时透过,而在轴承上大量聚集,最终形成油障,引起轴承发热;同时油池也可能会因为油回流不畅而缺油,导致不能继续向上输送润滑油,形成断续供油,而轴承大量发热,会影响转子的稳定,增大轴承的负载,减少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分子泵供油锥上的下轴承润滑孔设置在下轴承上面可能导致润滑油在下轴承上面聚集而导致轴承油障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除油障的分子泵供油锥及具有该分子泵供油锥的供油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子泵供油锥,包括部分插入油池的供油锥本体,所述供油锥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成型有供润滑油流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形成连通油池的润滑油进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锥本体靠近润滑油进口端部分成型有外圆锥面,所述外圆锥面的母线的延长线指向安装在所述供油锥本体上的下轴承上的滚珠处,且所述外圆锥面的上端面至所述下轴承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供油锥本体旋转时,润滑油能够沿所述外圆锥面被甩到所述下轴承的滚珠处。
所述的分子泵供油锥,所述供油锥本体的润滑油出口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直径比所述第一通孔上端直径大的减压孔。
所述的分子泵供油锥,所述减压孔为直孔。
所述的分子泵供油锥,所述供油锥本体上还设有对所述分子泵下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缘。
所述的分子泵供油锥,所述第一通孔为锥形孔。
一种具有所述的分子泵供油锥的供油系统,还包括长度方向上成型有供润滑油流动的第二通孔的主轴,且所述主轴的第二通孔与所述分子泵供油锥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主轴的外壁上成型有数个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上轴承供油孔,所述上轴承供油孔设置在上轴承的下端,且所述上轴承供油孔的轴线指向所述上轴承的滚珠处,且所述上轴承供油孔的上端面至所述上轴承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供油锥本体旋转时,润滑油能够沿所述上轴承供油孔被甩到所述上轴承的滚珠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泵供油锥在供油锥本体的靠近润滑油进口端部分成型有外圆锥面,使得润滑油能够在供油锥本体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外圆锥面爬升,最后喷射在轴承滚珠下端,从而实现对下轴承的充分润滑,而喷射在轴承滚珠下端多余的润滑油会因自身重力的作用落回油池,从而避免了润滑油在轴承上的聚集,解决了油障问题和间歇式供油问题;2、在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泵供油系统中,上轴承供油孔设置在上轴承安装位置下部,且上轴承供油孔的轴线指向上轴承的滚珠处同样能实现对上轴承充分润滑的同时将多余的润滑油卸掉,避免了润滑油在上轴承上的聚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分子泵供油锥的分子泵系统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供油锥本体、2-第一通孔、3-外圆锥面、4-上轴承供油孔、5-减压孔、6-定位凸缘、7-第二通孔、8-下轴承、9-上轴承、10-主轴,11-油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8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扩散薄膜
- 下一篇:一种软件集成方法、安装方法及软件集成装置、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