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视频游戏模拟驾驶的充气交通工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08641.2 | 申请日: | 201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L·马克维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CTA数字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3F13/02 | 分类号: | A63F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丁晓峰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视频 游戏 模拟 驾驶 充气 交通工具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享有申请日为2009年5月5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号为61/331,673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游戏附件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适应容纳游戏控制器的充气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多年以来,视频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受所有年龄和技术水平的游戏玩家欢迎的娱乐形式。自从最早的游戏首次被介绍给公众以来,部分游戏开发商为制造出具有真实感的游戏做出了不断的努力。就这一点而言,任天堂的Wii在这个领域上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改进。
Wii游戏的玩法是借助于Wii控制器实现。Wii控制器使用加速度和光学传感器技术来检测游戏玩家给予的动作,从而操纵显示在游戏显示屏上的图像。Wii游戏的玩家使用Wii控制器来模拟与所有类型的游戏及运动有关的各种动作,例如,保龄球,高尔夫球,棒球,篮球,高尔夫球,网球,拳击和赛车。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开发人员设计出通过借助于方向盘装置实现模拟驾驶体验,该方向盘可容纳Wii控制器。该方向盘没有连接到任何支承结构上,而仅仅是被游戏玩家握在手中并且由游戏玩家绕着它的轴线旋转。
由于种种因素,这种Wii方向盘不会成功的复制驾驶体验。首先,游戏玩家坐在他/她的正常的环境中——这与坐在交通工具所限制的范围里是非常不同的。此外,该方向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被双手举着,因为它没有附连到任何支承结构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真实外观的充气交通工具,当玩驾驶游戏时,游戏玩家坐在其中。方向盘(或操纵柄)设有一个或多个隔间来容纳Wii或者相似的游戏控制器。当玩游戏时,游戏玩家坐在交通工具的座椅上并与人在驾驶真实的交通工具的方式大致一样转动方向盘。该控制器固定在方向盘内并在很大程度上从游戏玩家的视野中隐藏起来。这增加了体验的真实性。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交通工具包括:充气底盘,所述充气底盘支承充气座椅以及充气方向盘附连结构;所述方向盘附连结构进一步包括用于容纳方向盘的基底,所述方向盘具有容纳游戏控制器的大小和形状的隔间。
在另一种形式中,该充气交通工具包括:充气座椅;充气地板;充气操纵柄附连结构;所述充气操纵柄附连结构进一步包括用于附连操纵柄的圆柱,所述操纵柄具有右手柄和左手柄,所述操纵柄进一步包括具有容纳游戏控制器的大小和形状的隔间。
本实用新型因此允许游戏玩家在玩Wii驾驶游戏时体验到真实的驾驶条件,从而提高整体的游戏体验。
该交通工具是可充气的,因此可以紧凑地被运输和储存。一旦充气,它们又轻又便携。此外,它们可以被容易地放气以便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前视立体图。
图2为用户操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立体图。
图3A-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向盘附连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C-3F为展示了被插入到扣紧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连机构的转向装置和方向盘里的游戏控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前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后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赛车的俯视平面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水上休闲交通工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上述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在此的附图和说明书的目的不在于限制实用新型的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对目前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各种修改都是可能的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此外,对于所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此描述的特征或者步骤可能被省略,额外的步骤或者特征可能被包括在内,和/或在此描述的特征或者步骤可能以一种不同于在此引用的具体组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
图1示出了被制作成与现实生活汽车相类似的充气赛车,其具有车轮10,前保险杠12,后保险杠14,门16,仪表板28和方向盘22。汽车的内部具有地板表面18和座椅20,该座椅位于靠近汽车的后部。在下面的底盘19支承了汽车的结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TA数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CTA数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8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