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500kV SF6电流互感器用中压屏蔽电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7492.8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6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滨;李国宾;顾新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8 | 分类号: | H01F38/28;H01F27/36;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0 kv sf sub 电流 互感 器用 屏蔽电极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500kV SF6电流互感器用中压屏蔽电极装置,具有电容分压功能并起到均匀电流互感器内部电场分布的作用。
(二)背景技术
目前500kV电流互感器内部绝缘主要分为油纸绝缘电容型结构和纯SF6气体绝缘结构两种类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指导思想,新建扩建电站大都采用无油型即SF6绝缘电力设备。而传统的500kV SF6电流互感器,因电压等级高,大都采用了两级同轴金属屏蔽结构,用于缓解内部电场陡变带来的绝缘隐患,其中第二级中压屏蔽,传统的安装方式有三种:1、先将中压屏蔽电极固定在环氧树脂浇注的盆式绝缘子上,再将绝缘子固定于接地电极上;2、采用双节结构的外绝缘套管时,中压屏蔽直接固定在两节套管连接处;3、首先中压屏蔽电极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绝缘支撑筒上,绝缘支撑筒再与互感器底座连接。以上第1种安装方式的缺点是,环氧浇注的绝缘件成型困难,重量大,安装后电位梯度较大,极易产生电场集中或畸变;分体安装方式(至少有屏蔽、绝缘件、接地电极三部分)安装后,无法保证位置度正确,存在较大偏差,产品在卧倒状态下运输后更易加大上述偏差,导致互感器存在绝缘隐患。第2种安装方式,虽然中压屏蔽安装方便,但是必须采用双节外绝缘套管的结构,此种结构的缺点是产品整体的制造成本增加较多,且对产品的防污能力有较大的削弱,不利于互感器在重污秽条件下使用。第3种连接方式,较为经济可靠,但是因为使用螺栓连接屏蔽电极与支撑绝缘筒,造成连接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金属棱角,从而导致绝缘支撑筒切向电场强度过大,产品局放超标,为消除上述缺陷,此种安装方式就必须再加装额外的屏蔽环,造成装配复杂,并增加成本。
(三)发明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是研发一种500kV SF6电流互感器用的中压屏蔽电极装置,可以有效的起到均匀产品内部电位分布,且屏蔽电极装置本身安装方便,便于其安装后与产品一起卧倒运输和在重污秽条件下使用,更能有效的降低互感器的整体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压屏蔽电极装置为整体结构;电极装置下部的绝缘支撑筒为高性能环氧玻璃钢筒,由环氧树脂胶液浸透玻璃纤维缠绕而成,且自带安装法兰;电极装置上部的屏蔽用防锈铝板焊接旋压成型,电极与支撑筒用环氧树脂粘接为一体,屏蔽自带屏蔽坑,可有效避免连接处的电场畸变及降低绝缘筒沿面电场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500kV SF6电流互感器采用整体结构的中压屏蔽电极装置时,产品内部电场分布相对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屏蔽电极装置的下部玻璃钢支撑筒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已普遍应用与高压电气领域,制造工艺成熟,制造成本较低;屏蔽电极装置安装方便,不需要再加装额外的屏蔽环,且安装后与产品底座钢性连接,提高了产品的自振频率,便于卧倒运输;500kV SF6电流互感器不必再选取双节外绝缘套管,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四)附图说明
图1500kV SF6电流互感器用中压屏蔽电极装置主剖视图。
图2500kV SF6电流互感器剖视图。
图3环氧玻璃钢筒剖视图。
图4电极屏蔽剖视图。
图5电极屏蔽剖视图。
图中,1.连接法兰,2.环氧玻璃钢筒,3.环氧树脂,4.屏蔽电极,5.互感 器外绝缘套管,6.互感器底座,7.屏蔽坑。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新型的加工安装和使用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显示了500kV SF6电流互感器用中压屏蔽电极装置的结构,用由环氧树脂胶液浸透玻璃纤维缠绕而成的环氧玻璃钢筒(2)与用防锈铝板焊接旋压成型的屏蔽电极(4)套装后,用环氧树脂(3)粘接为一体整体。
图2所示的实施例就是应用在500kV SF6电流互感器内的中压屏蔽电极装置。屏蔽电极装置通过连接法兰(1)与互感器底座(6)钢性连接后,可靠的的固定在互感器套管(5)内部,不会发生轴向或横向位移。
图3显示了环氧玻璃钢筒的基本结构,玻璃钢筒的下部为环氧树脂胶液浸透玻璃纤维缠绕成型的连接法兰(1),用于屏蔽电极装置的安装固定。
图4显示了屏蔽电极的基本结构。
图5显示了屏蔽电极下端法兰结构,经过仿真计算及试验验证,屏蔽电极下端法兰屏蔽坑(7)的设计可有效消除电场畸变及绝缘筒切向电场强度。
本实用新型使产品内部电场分布更加均匀,且提高了产品的自振频率,便于卧倒运输,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系数,降低产品成本,具备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开互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7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力设备保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岩土传热性能测试仪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