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6718.2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9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象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吕俊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与热流道模具上的热流道加热器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热流道模具热咀上的加热器多为用单段单组控制的加热丝做成的加热器。在热咀较长需多段控制时就只能用多个加热器拼装。采用目前的方式有加工麻烦,出线较多,安装麻烦,不美观,不利于热流道温度控制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器,其在热流道模具热咀较长需要多段控制时,能够实现加工简单、出线少等特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器,包括至少二发热段,每一发热段包括绝缘内管和穿设于所述绝缘内管的发热元件,每一发热段独立工作。
进一步地,每一发热段内的发热元件相互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与所述发热元件相连接的镍线,所述镍线与电源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内管套装于不锈钢散热外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还包括有耐高温编织管和与所述耐高温编织管相连接的热缩管。
进一步地,所述耐高温编织管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不锈钢散热外管。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元件为合金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内能够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发热段,每一个发热段能够单独控制,方便加热。所述加热器的一端伸出的电源连接线较少,安装方便,外形美观。所述加热器配上正确的温控装置,能使整个热流道系统控制在非常低的温差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外面的不锈钢散热管10、位于所述不锈钢散热管10之内的第一发热段20以及第二发热段30、通过紧固件40固定于所述不锈钢散热管10的一端的耐高温编织管50、包住所述耐高温编织管50的热缩管60、套装于所述不锈钢散热管10之内的绝缘内管70、外露于所述不锈钢散热管10之外的电源连接线80、高温镍线90。
所述第一发热段20包括第一合金丝21以及第二合金丝22。所述第一发热段20内的第一合金丝21和第二合金丝22相互串联。所述第一合金丝21和所述第二合金丝22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即通过高温镍线连接)。所述第二发热段30包括第三合金丝31以及第四合金丝32。所述第二发热段30内的第三合金丝31和第四合金丝32相互串联。所述第三合金丝31和所述第四合金丝32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
所述第一发热段20和所述第二发热段30固定在所述绝缘内管70上。所述第一发热段20和所述第二发热段30之间设有间距。所述高温镍线90通过焊接等方式分别与第一合金丝21、第二合金丝22、第三合金丝31、第四合金丝32、以及所述电源连接线80相互连接。
使用时,当不同的电源连接线80接到控制电路上时,则会使得不同的发热段通电,并且产生热量,为被加热物体加热。例如,如图1中所示,当接通第1、3根电源连接线80时,所述第一发热段20中的第一合金丝21、第二合金丝22通电并且发热。使用者可单独使用第一发热段20进行加热。当第2、4根电源连接线80通电时,所述第二发热段30中的第三合金丝31、第四合金丝32接通并且发热。使用者可单独使用第二发热段30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发热段20与所述第二发热段30能够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热量,使得被加热物体加热到不同的温度。
所述第一发热段20内的第一合金丝21、第二合金丝22,以及所述第二发热段30内的第三合金丝31、第四合金丝32以螺旋状的方式穿设于所述绝缘内管70。所述第一发热段20、所述第二发热段30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不锈钢散热管10传输到外面。所述耐高温编织管50以及热缩管60通过所述紧固件40固定在所述加热器的一端,所述电源连接线80从所述加热器的一端伸出。
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内能够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发热段,每一个发热段能够单独控制,方便加热。所述加热器的一端伸出的电源连接线较少,安装方便,外形美观。所述加热器配上正确的温控装置,能使整个热流道系统控制在非常低的温差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6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压块机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注射器针筒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