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射灯在审
| 申请号: | 201020606274.2 | 申请日: | 2010-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曾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F21V29/00;F21V3/04;F21V7/2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射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LED射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环形灯管一般是用荧光灯管作为光源制作而成,它相对于钨丝灯泡,发光效率高,表面温度低、寿命长。但与日趋成熟的LED(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相比,后者更节能,寿命更长(现阶段的LED寿命普遍大于5万小时),更环保(没有荧光灯管废弃时所出现汞污染的问题),同亮度时表面温度更低,同时在LED所产生光谱中没有紫外线、红外线和辐射,是典型的绿色照明。正式由于上述优点,LED将成为今后日常生活主要照明光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LED环形灯普遍存在散热问题,LED最怕高温,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加速光衰现象,进而降低产品的亮度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好、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的LED射灯。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射灯,包括灯罩、设置在所述的灯罩内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的电路板上的复数个LED,所述的电路板背向所述的LED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电路板连通的复数个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灯罩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散热片垂直于所述的电路板,沿纵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散热片的顶端轮廓形状与所述的灯罩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灯罩材质为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灯罩位于所述的LED下方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反光镀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散热片的材质为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片发挥的作用,便能使其达到散热性能好,延长寿命,增大光亮强度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直接方便地装设在现有的LED环形灯管的灯具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广泛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射灯实施例的主剖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射灯实施例的俯剖视图。
其中:
1、灯罩;2、散热片;3、电路板;4、LE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和附图2,LED射灯,包括灯罩1、设置在灯罩1内的电路板3于电路板3上的复数个LED4,电路板3背向LED4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电路板3连通的复数个散热片2,散热片2的另一端与灯罩1相连接。
散热片2垂直于电路板3,沿纵向延伸,散热片2的顶端轮廓形状与灯罩1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散热片2的材质为铜,灯罩1材质为铝。
LED4散发的热量通过电路板3散发,电路板3与散热片2相连,散热板又与灯罩1相连接,LED4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片2与灯罩1散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有效的降低了LED4的热量。
为了保证散热片2和灯罩1可以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应该选用具有较佳散热性能的材质做散热片2和灯罩1。散热片2的材质为铜,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灯罩1采用易于加工、且散热性能佳的铝制作。
为了使LED4灯的光全部出射到灯具外部,灯罩1位于LED4下方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反光镀膜,发射到灯罩1上的灯光被反光镀膜进行反射后出射到灯具外部。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散热好、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的LED射灯。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62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