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5466.1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栋;郭凌华;梁巧萍;杨保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F31/10 | 分类号: | B41F3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版 印刷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
背景技术
平版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利用匀墨辊和串墨辊将墨斗辊上的条状油墨进行圆周和轴向方向打匀,由于胶印油墨的黏度比较大,所以要获得适合印刷的油墨薄膜层需要在墨路系统中安置很多个匀墨辊和串墨辊,因此也必须设置相应串墨和匀墨的传动系统,这就使得平版印刷机墨路系统比较长,而且墨路的传动系统也相当复杂。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墨路比较长,传墨辊到着墨辊上的墨层厚度的差大,下墨比较慢,传墨效率低,并且使得过多的墨量聚积在墨路系统的中各个传墨、匀墨辊上,导致墨辊容易结垢,寿命降低;当印刷发生故障需要离压时,着墨辊脱离印版空转,墨辊墨层厚度差减小而趋于均匀,着墨辊墨层厚度比正常印刷时增加,当再次合压印刷时,因印版图文部分受墨过多,从而造成糊版现象。因此能够缩短平版印刷墨路系统的装置对提高印刷效率,改善印刷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采用离心力作用,将墨斗辊内部的油墨甩到墨路系统中的墨辊上,从而迅速的将油墨离散开来,很大程度上可以缩短墨路,减少墨路中的墨辊个数,简化墨路中的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包括墨泵,墨泵的一端通过墨管a与空心轴连接,墨泵的另一端通过墨管b与墨斗连接,墨斗上设置有防止墨溅的圆弧挡板,墨斗内设置有墨斗辊,墨斗辊通过轴承b连接在墨斗的内壁上,墨斗辊的一端通过轴承a与空心轴连接,墨斗辊的另一端伸出墨斗外与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其中的墨斗辊为空心辊且表面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直径为6CM的小孔。
本实用新型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墨泵将墨斗中的油墨输送到墨斗辊中,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墨斗辊中的油墨通过小孔甩到下一级墨辊上,从而快速的将连续的油墨离散化,减少墨路墨辊数量,简化墨路传动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中墨斗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墨泵,2.墨管a,3.墨管b,4.墨斗,5.圆弧挡板,6.空心轴,7.轴承a,8.墨斗辊,9.轴承b,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墨泵1,墨泵1的一端通过墨管a2与空心轴6连接,墨泵1的另一端通过墨管b3与墨斗4连接,墨斗4上设置有防止墨溅的圆弧挡板5,墨斗4内设置有墨斗辊8,如图2所示,墨斗辊8通过轴承b9连接在墨斗4的内壁上,墨斗辊8的一端通过轴承a7与空心轴6连接,墨斗辊8的另一端伸出墨斗4,与电机10连接。墨斗辊8为空心辊且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直径为6CM的小孔。
本实用新型平版印刷机输墨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接通系统电源,墨泵1开始工作,通过墨管a2和墨管b3将墨斗里面的油墨输送到墨斗辊8中,电机10带动墨斗辊8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油墨从墨斗辊8表面的小孔中甩出;当墨斗辊8中的油墨不够时,墨泵1自动工作,将油墨输送到墨斗辊8中,飞溅的油墨通过圆弧挡板5将多余油墨送到墨斗4里面,最终达到快速离散油墨、简化墨路系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5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线拉伸加捻系统
- 下一篇:可拆式微量滴定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