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04932.4 | 申请日: | 201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4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建钧 |
| 主分类号: | A41D27/00 | 分类号: | A41D2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蚕丝 羽绒 保暖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暖内胆。
背景技术
天然羽绒内胆以其轻、柔、蓬松和保暖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羽绒内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羽绒在内胆里面是离散存在的,羽绒在使用过程中会跑动,如果羽绒从一侧跑到另一侧,缺乏羽绒的一侧就没有保暖效果了。因此,为了保证羽绒在一个小范围内存在,人们用缝线将整个内胆分割成若干个小方格,这样能避免一个小方格内的羽绒跑到另一个小方格内;小方格的尺寸例如可为30×30cm。但是这样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针眼处容易跑毛;2)、影响保暖效果;3)、影响美观。
天然蚕丝内胆以其柔、滑、贴身和保暖效果好等优点也深受人们的广泛喜爱;天然蚕丝内胆是由一层层蚕丝自然粘接而成,天然蚕丝的特性是蓬松度比较差;使用几年后这一缺陷越加明显;导致整个天然蚕丝内胆变薄、变型,没有蓬松感,严重影响保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该内胆不但具有优良的保暖效果,而且能长久保持蓬松度,还能避免羽绒跑毛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包括蚕丝下表面层和蚕丝上表面层,在蚕丝下表面层和蚕丝上表面层之间设置羽绒夹层或者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的改进:蚕丝下表面层、羽绒夹层和蚕丝上表面层的横截面均相同;或者蚕丝下表面层、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和蚕丝上表面层的横截面均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的进一步改进: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由交替设置的羽绒中间层和蚕丝中间层组成,蚕丝中间层的层数为至少1层,羽绒中间层的层数比蚕丝中间层的层数多1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的进一步改进:蚕丝下表面层、羽绒夹层、蚕丝上表面层、羽绒中间层和蚕丝中间层的厚度均为0.01~10cm。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采用了一层蚕丝一层羽绒交替设置的方式,且使整个内胆的外表面(即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蚕丝层,不但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整体蓬松度,还彻底解决了羽绒的跑毛和钻毛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在保证同等保暖效果的同时能节省蚕丝的用量,且能延长整个内胆的使用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集轻柔、丝滑、蓬松和贴身等特性于一身,是一种真正的纯绿色天然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给出了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其由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夹层2和蚕丝上表面层3组成;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夹层2和蚕丝上表面层3由下至上的依次相连。即,羽绒夹层2的下表面与蚕丝下表面层1的上表面自然粘连,羽绒夹层2的上表面与蚕丝上表面层3的下表面自然粘连。
该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夹层2和蚕丝上表面层3的横截面均相同,即;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夹层2和蚕丝上表面层3的平面形状相同。
蚕丝下表面层1和蚕丝上表面层3的厚度例如均为3mm,羽绒夹层2的厚度例如可为5mm。
该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可按照实际需要裁减成任意形状,然后例如放入被套、衣服壳体内,从而相应的制成复合蚕丝羽绒保暖被、复合蚕丝羽绒保暖衣。
实施例2、图2给出了一种复合蚕丝羽绒保暖内胆,其由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和蚕丝上表面层3组成。蚕丝下表面层1、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和蚕丝上表面层3由下至上的依次相连。
该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由交替设置的羽绒中间层41和蚕丝中间层42相互自然粘连而成;例如,可以如图2所示,该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由交替设置的3层羽绒中间层41和2层蚕丝中间层42相互自然粘连而成。即,该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羽绒中间层41;作为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上表面的羽绒中间层41与蚕丝上表面层3自然粘连,作为羽绒蚕丝复合中间层上表面的羽绒中间层41与蚕丝下表面层1自然粘连。
该蚕丝下表面层1、每层的羽绒中间层41、每层的蚕丝中间层42以及蚕丝上表面层3的横截面均相同;即,蚕丝下表面层1、每层的羽绒中间层41、每层的蚕丝中间层42以及蚕丝上表面层3的平面形状相同。
蚕丝下表面层1、每层的羽绒中间层41、每层的蚕丝中间层42以及蚕丝上表面层3的厚度例如均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建钧,未经蒋建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49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