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3874.3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集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F24J2/22;F24J2/50;F24J2/4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融合 简易 太阳能 空气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平板式空气集热器接收太阳辐射面积大,制作成本低,安装运输方便,热响应快,广泛运用于建筑物供暖、农产品、农副产品、林果产品干燥等领域。但是也存在成本高,散热面积大,无法实现与建筑有效结合等缺点。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多数都是从减少散热,增加空气在集热器中的加热路径方面改进,以提高出口温度,或者用储热材料增加集热器的储热能力,如专利申请号85200928的实用新型,特征是具有空气回流通道,增加空气在集热器中的加热途径。又如专利申请号88221059.9(公开号2042939U)和93248208.2(公开号2193978Y)的实用新型,特征均为在透明盖板和吸热体之间安装透明蜂窝结构,以减少上盖板的热损失。专利申请号200510040068.3的实用新型,其特征为在传统的平板式空气集热器的吸热板与底板之间填充储热材料,利用储热材料和储存太阳热量,以减少空气集热器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但这些集热器材料耗费较大,成本高。
太阳能被公认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太阳能已由被动、半主动逐步发展到积极主动的开发利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太阳能以弥补煤、石油、天然气等有限能源的不足,是当代科学家最关注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建筑融合的简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由墙体内凹构成的腔体、密封该腔体的透光盖板构成的集热腔,所述墙体上设有分别与集热腔接通的吸气口、出风口,出风口内设有轴流风机,所述集热腔内设有将集热腔分隔为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的褶皱集热芯片。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墙体凹槽内,并沿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平行的空气通道。
所述吸气口、出风口分别位于集热腔的两端。
所述出风口内设有除湿/加湿器。
所述吸气口内设有除尘滤网。
所述透光盖板为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高强度透明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铜板、铝板、铜铝复合板、不锈钢板中的一种。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的厚度为0.01 —0.5mm。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为波纹褶皱,波纹间距为5mm—20mm。
所述褶皱集热芯片集热表面设有由阳极氧化、黑铬、选择性涂层、黑体材料气相层析中的一种材料构成的涂层。
上述方案中,波纹形褶皱集热芯片沿厚度方向(集热腔与墙体平行的方向)将集热腔分隔成两个加热通道(空气通道),集热芯片和气流能两面换热,采用波纹形集热芯片增大了集热面积并加强空气的扰动;集热器长度,厚度及进出风口位置由建筑墙体安装位置确定,进风端面安装抽拉式空气滤清、除湿器,出风端面安装抽风扇,强制空气对流。所述的集热器无边框,由建筑墙体取代,集热芯片固定在墙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凹槽上,凹槽由钢化玻璃封装。经实验,在太阳辐射大于900w/m2,环境气温20℃的气象条件下,空气集热器出口温度能达到70℃,满足建材采暖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一个封闭的工质自然循环回路,在回路中充装低沸点多相复合工质,通过反复进行的相变循环,将待加热物质加热,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冬季仍可正常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尤其适用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对应零部件名称为:1-墙体;2-窗体;3-吸气口;4-墙体凹槽;5-褶皱集热芯片;6-固定螺钉;7-轴流风机;8-出风口;9-透光盖板;10-除湿/加湿器;11-除尘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集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集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检测电池电量的移动终端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万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