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漩涡现象的演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03381.X | 申请日: | 2010-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瓯;盛业涛;陈志杰;邢金龙;刘卫庄;樊毅斌;冯帅将;黄亚平;李春;苏本林;闻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12 | 分类号: | G09B23/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漩涡 现象 演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科普教育的教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演示漩涡现象的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该漩涡现象展示装备是针对液体的,比如水、油等。不包括气体。漩涡的主要特性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某点的流速与该点所处半径的乘积保持不变。也就是漩涡越往里速度越快,压力越小,因此漩涡具有向心抽吸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浴缸、卫生台盆、坐便马桶等有大量的水冲下时会发生漩涡的现象。通常在科普场馆(包括国外场馆)会有展示漩涡发生现象的展品,它是用泵从透明桶的底部边缘开口处沿桶壁泵送水,让水流缓缓沿着桶壁慢慢的旋转上升,并形成了漩涡现象。不过漩涡的形成的原理恰好与此演示的现象相反,它是从水面开始形成的。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正确演示漩涡发生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正确展示漩涡发生的一种漩涡现象的演示装置。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一种漩涡现象的演示装置包括透明的圆柱桶体3、送水管5、演示台架1和水泵2;透明的圆柱桶体3位于演示台架1上,水泵2位于演示台架1内;送水管5位于透明的圆柱桶体3外侧,其上端连通着出水弯管6,出水弯管6的另一端为伸入透明的圆柱桶体3上部内的出水口7;送水管5的下端与水泵2的出水口相连;透明的圆柱桶体3底部中心设置回水孔4;水泵2的进水口与桶体的回水孔4相连通,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所述出水弯管6的出水口7位于透明的圆柱桶体3内壁的切线方向。
所述透明的圆柱桶体的直径为300~400mm、高度为1800~2500mm,出水弯管的直径为30mm。
本实用新型漩涡现象的演示装置是一个闭式循环系统,通过水泵的抽吸以及泵送水,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的透明圆桶中产生漩涡现象。可以直观、形象、正确地展示漩涡发生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广泛用于科普教育或教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漩涡现象的演示装置包括透明的圆柱桶体3、送水管5、演示台架1和水泵2;透明的圆柱桶体3位于演示台架1上,水泵2位于演示台架1内。送水管5位于透明的圆柱桶体3外侧,其上端连通着出水弯管6,出水弯管6的另一端为伸入透明的圆柱桶体3上部内的出水口7,出水口7位于透明的圆柱桶体3内壁的切线方向;送水管5的下端与水泵2的出水口相连;透明的圆柱桶体3底部中心设置回水孔4;水泵2的进水口与桶体回水孔4相连通,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本装置中漩涡是由于出水弯管6沿切线方向注入的水的离心力和自身的重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经试验,漩涡的形成与进水流速、进水口直径、进水流量等参数有关。本装置的透明的圆柱桶体3的直径为360mm、高度为2000mm,出水弯管6的直径为30mm,水泵2的流量为80-160l/min。
演示时,先将透明的圆柱桶体3内注满水(到送水管5顶部的位置),然后按下电源开关启动水泵,通过水泵2的抽吸给送水管5送水,在这个封闭的循环系统中便可以通过透明的圆桶看到漩涡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枕
- 下一篇:64路数据自动采集水电比拟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