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3224.9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迪;梅建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F16C3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滚子 轴承 内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加工中,由于轴承的精度主要体现在滚道上,特别是滚道的表面的粗糙度及形状精度,是衡量轴承精度和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目前采用的精车后的淬火处理工艺,由于淬火现象易形成冷裂纹,而且,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直径较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因此加工后的轴承滚道易损坏。并且,现有技术中圆柱滚子轴承内圈由于结构不合理,其滚道面的设置方式和粗糙度均达不到要求,因此造成该种轴承精度较低、且磨损快,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其结构简单,在提高轴承旋转精度的同时,其使用寿命提高了30%以上。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为环形圈体,在圈体的外圆周表面设有凸台I、凸台II和凸台III,凸台I和凸台II之间设有滚道面I,凸台II和凸台III之间设有滚道面II,在滚道面I和滚道面II上设有高频锤头锤击形成的硬化层,该硬化层的厚度为0.5-1.5mm,所述的凸台I和凸台II之间与凸台II和凸台III之间形成两个矩形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化层表面的粗糙度Ra值≤0.1μ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台I、凸台II的高度与凸台III的高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外圆周表面设有三个凸台,在凸台之间设有两个由高频锤头锤击形成的滚道面,并且在凸台和滚道面的接触处设有凹陷槽,此种结构更好的保证了该种轴承的旋转精度,提高轴承使用寿命。
2、该滚道面通过高频锤头锤击而成,因此,将滚道面形成一层硬化层,采用该技术可以使滚道表层的金属组织更加致密,将滚道粗糙度提升3个等级以上,粗糙度Ra值可达0.1μm,甚至达0.1μm以下,同时使滚道表面的显微硬度提高20%以上,提高了滚道的接触疲劳性能。从而提高了其承载能力10%以上,轴承寿命提高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圈体,2、凸台I,3、凸台II,4、凸台III,5、凹陷槽,6、滚道面I,7、滚道面II、8、外圈,9、滚动体,10、硬化层,11、保持架,12、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一种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内圈,为环形圈体,在圈体1的外圆周表面设有凸台I 2、凸台II 3和凸台III4,凸台I 2和凸台II 3之间设有滚道面I 6,凸台II 3和凸台III4之间设有滚道面II 7,在滚道面I 6和滚道面II 7上设有高频锤头锤击形成的硬化层10,该硬化层10的厚度为0.5-1.5mm,所述的凸台I 2和凸台II 3之间与凸台II 3和凸台III4之间形成两个矩形槽,所述的滚道面I 6和滚道面II 7与圈体1的轴线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化层10表面的粗糙度Ra值≤0.1μ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台I 2、凸台II3的高度与凸台III4的高度相等。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由内圈12、外圈8、滚动体9和保持架11构成了圆柱滚子轴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滚道面由高频锤头锤击形成,即为:高频锤头即为振动工具头,该振动工具头以每秒大于3万次的振动频率对轴承滚道面进行超高频率的锤击。振动工具头以高频的振动锤击轴承滚道的表面,使得轴承滚道面的表层金属组织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工件表面的波纹度愈加趋向平整,从而达到镜面的表面质量,该技术是以油剂为媒介在金属表面成放射状传播的一种量子,其作用是使金属材料原子的电子层吸收该量子,电子层活动更加活跃,从而造成原子核与电子层结合力相对变小,原子与原子的结合力变小,金属材料在该量子的作用下塑性发生变化,延展性提高。另外再加频率为30KHz的高频率振动,当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幅3-5微米的高频振动时,即该状态为最佳工作状态,同时滚道表面的显微硬度较加工前提高20%以上,滚道的粗糙度比一般研磨出的粗糙度提高3个等级以上,粗糙度Ra值可达0.1μm,甚至达到0.1μm以下,而且加工效率较传统研磨工艺提高50%以上。
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滚道面设置合理,更好的解决了轴承旋转精度不高和易磨损等难题,能够更好的承受轴向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世必爱特种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
- 下一篇:节能组合连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