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炉移动车辆电源刷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2350.2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辛广文;刘臻;顾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0 | 分类号: | B60L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6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移动 车辆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刷板,尤其是一种焦炉移动车辆电源刷板。
背景技术
焦炉移动车辆担负焦炉的装煤、导焦、推焦和熄焦和除尘的作用,是煤化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它具有装载量大、精度高、控制简单等优点,焦炉车辆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焦炉是否能够正常生产的重要指标。焦炉移动车辆的动力来源于电力驱动,在焦炉车辆上均采用电源刷板通过滑触线向焦炉车辆设备进行供电。现有的电源刷板为整块的铜板,在移动过程中和铜制滑触线相互摩擦,由于采用的是干摩擦的方式,摩擦系数在1.05,使得电源刷板和滑触线的磨损均十分严重,刷板的使用寿命一般在6-8个月,并且更换电源刷板时,需要整体更换,检修工艺十分繁琐,检修时间在2-3个小时,此项缺陷导致焦炉车辆运行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快速的焦炉移动车辆电源刷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焦炉移动车辆电源刷板,包括铜制的刷板,所述铜板上设置有碳刷槽,所述碳刷槽内设置有石墨制碳刷,所述碳刷与碳刷槽截面一致且两者滑动配合,所述碳刷槽槽底和碳刷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铜板包括板体、固定在板体上的碳刷底座,所述碳刷底座是设置有凹腔的壳体;所述碳刷槽由设置在板体上的通槽、底座的凹腔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碳刷底座的凹腔侧壁上设置有通槽,设置有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的指针,所述指针由通槽延伸至碳刷底座外。
进一步的,所述指针包括位于凹腔内的推板和延伸至凹腔外的指示杆,所述推板与凹腔滑动配合,所述压缩弹簧通过推板与碳刷底部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碳刷和铜板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石墨碳刷的摩擦系数在0.15,并且石墨具有自动润滑的效果,降低了磨损,延长了电源刷板和滑触线的使用寿命,压缩弹簧保证了碳刷和滑触线之间始终接触,在更换的时候,只需要抬起电源刷板,更换石墨碳刷即可,石墨碳刷与碳刷槽连接关系简单,因此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更换。同时通过指针的设置,能方便的观察碳刷的磨损情况,及时提示检修人员进行更换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焦炉移动车辆电源刷板,包括铜制的刷板1,所述铜板1上设置有碳刷槽2,所述碳刷槽2内设置有石墨制碳刷3,所述碳刷3与碳刷槽2截面一致且两者滑动配合,所述碳刷槽2槽底和碳刷3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
由于石墨碳刷3的摩擦系数在0.15,并且石墨具有自动润滑的效果,降低了磨损,延长了电源刷板和滑触线的使用寿命,压缩弹簧4保证了碳刷3和滑触线之间始终接触,在更换的时候,只需要抬起电源刷板,更换石墨碳刷3即可,石墨碳刷3与碳刷槽2连接关系简单,因此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更换。同时,压缩弹簧4的设置还能增强电源刷板对滑触线起伏的适应性。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石墨碳刷3的更换频率,就需要延长碳刷的厚度,相应的铜板1的厚度增加。为了降低铜板的厚度,以降低成本,并方便对现有电源刷板的改装,所述铜板1包括板体11、固定在板体11上的碳刷底座12,所述碳刷底座12是设置有凹腔的壳体;所述碳刷槽2由设置在板体11上的通槽、底座12的凹腔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碳刷底座12的凹腔侧壁上设置有通槽,设置有与压缩弹簧4固定连接的指针,所述指针由通槽延伸至碳刷底座12外。通过指针的设置,能方便的观察碳刷3的磨损情况,及时提示检修人员进行更换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指针包括位于凹腔内的推板5和延伸至凹腔外的指示杆6,所述推板5与凹腔滑动配合,所述压缩弹簧4通过推板5与碳刷3底部相接触。指示杆6在起到指示作用的同时,还能通过与板体11的接触起到限位作用,在碳刷3磨损达到极限时,使得碳刷3和滑触线脱离,强制进行碳刷3的更换,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保证限位时的受力平衡,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对称设置有两个指示杆6。指针通过压缩弹簧4的弹力固定,简化整体的结构,避免了对更换操作的影响。
为了降低碳刷3和铜板1之间的接触电阻,进一步的,所述碳刷3和铜板1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整个碳刷3的更换时间在10分钟以内,在现有电源刷板的基础上改动小,无需对其他结构进行适应性修改,保证所有功能的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2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