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细纤维人工皮革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1285.1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汤为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为人 |
主分类号: | D06N3/14 | 分类号: | D06N3/14;D03D27/06;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赵成伟 |
地址: | 3111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人工 皮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皮革,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超细纤维人工皮革。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超细纤维人工革,大多是以海岛超细纤维为原料,通过开松、梳理、成网,再由针刺(或水刺)机反复固结而成为坯布,然后经聚氨酯浸轧、凝固、碱液(或溶剂)溶去(或抽取)海的部分,最后经磨毛、染色、整理,即得成品。
而海岛超细纤维根据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不同可以分为不定岛型海岛超细纤维(不定岛超纤)和定岛型海岛超细纤维(定岛超纤)两种。不定岛超纤中的岛是不可控制的,在纵轴上是非连续的,通过溶剂处理后形成粗细、长短不规则的超细纤维;而定岛超纤则是纵轴上连续的,是岛数固定,纤维、长度一致的均匀的超细纤维。定岛超纤中岛的数量一般有16岛、24岛、37岛、64岛等几种规格,常用的是37岛。
对于不定岛的尼龙超细纤维人工革而言,其不定岛超纤通常是聚酰胺和聚乙烯或其它易溶性高分子物按一定的比例共混抽丝而成,制成非织造布基布后,再用甲苯溶解聚乙烯进行开纤,然后进行后处理,这种工艺做出的产品,其纤维单丝纤度细的可达0.0001dtex,粗的可达0.1dtex以上,纤度的离散性大,会给后加工及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溶剂甲苯的挥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影响很大。再加上尼龙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存 在着产品的的均匀性差、色牢度低、耐磨性不好、绒毛不够致密、密度不高等缺陷,其应用领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用非织造布作人工革的基布,纤维是通过针刺(或水刺),使之互相缠抱合在一起,而这种缠结有其不稳定性,(也有的厂家在非织造布中间加入一层机织物,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虽经聚氨酯树脂包埋,但纤维还是比较容易从产品中脱落,即其耐磨性差,这种工艺所形成的立体纤维不够多,表面绒毛稀疏,致使产品手感粗糙,不能满足某些领域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皮革立体纤维不够多,表面绒毛稀疏,致使产品手感粗糙,不能满足某些领域的使用要求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细纤维人工皮革,主要由超细纤维制成的绒经称为毛面,纱线制成的地经、地纬组成,绒经为V字型或W字型,超细纤维人工皮革整体为三维立体结构的单层绒坯布。
另一优选方案为毛面的背面针刺复合一层海岛超细涤纶非织造布。
另一优选方案为毛面的背面涂覆一层水溶性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皮革表面绒毛细腻、密度较高,皮质感强、耐磨性好、尺寸稳定、吸湿透气、色牢度好、力学性能优良,可用作服装革、鞋面革、汽车内饰材料、家具用革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绒经V字型固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绒经V字型固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绒经W字型固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层绒坯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层绒坯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该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超细纤维人工皮革,以超细纤维为绒经(1),以纱线为地经(2)、地纬(3),绒经采用V字型(如图1或图2所示)或W字型(如图3所示)固结,通过双层经起绒织造技术,在织绒机织成双层绒坯布(如图4所示),经剖绒刀将连接两层地布的绒经丝割断,使双层坯布分割成两幅分别带有地经、地纬和V字型或W字型绒经(称为毛面),呈三维立体结构的单层绒坯布(如图5所示),然后经浸轧聚氨酯树脂、碱处理、磨毛、染色、整理而成,在毛面的背面针刺复合一层海岛超细涤纶非织造布(5)或涂覆一层水溶性聚氨酯。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中制得的超细纤维人工皮革进行检测,分别从克重、厚度、TABER耐磨、水浸褪色、常温弯曲、爆破强度、拉力强度、延伸率、撕裂强度、摩擦褪色、剥离强度、湿式方面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其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为人,未经汤为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1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刀装置
- 下一篇:无铅焊料用水溶性助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