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00791.9 | 申请日: | 2010-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明德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糖尿病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糖尿病治疗仪,具体是将人体凸出部位全息理论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电子针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理论指出:人体的每一个凸出部位(特别是耳、手、脚),都是人的缩影,都包含了人体全部的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人体上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凸出部位(耳、手、脚)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人体凸出部位的治疗来解除病患。
糖尿病的病理是因为胰脏功能受损,内分泌严重失调,无法对胰岛素进行正常的合成和分泌,结果主要导致葡萄糖的利用和糖原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使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增高,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
目前还没有用于糖尿病治疗的电子针灸治疗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电子针灸治疗仪,可以针对人体胰脏器官的功能进行恢复,使人体内分泌重新得到调整,使血糖、尿糖水平恢复到正常指标范围之内。本仪器运用人体凸出部位全息理论,根据患病病理对糖尿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最终能达到使患者恢复健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糖尿病治疗仪包括信号发生器和治疗电极,所述治疗电极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并以左右两个成对配置,所述信号发生器引出电极连线,该电极连线分别连接所述治疗电极的左右两个,所述信号发生器、电极连线和治疗电极组成复数个治疗电路。
所述治疗电极采用无毒导电橡胶材料制成,并在电极上设置有电极连线插线端口。
所述信号发生器内置有电源变压器,再经由微电脑、控制电路、放大电路和插线端口后组成复数个治疗电路。
所述信号发生器内置5个实现同等功能的治疗电路。
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各个治疗电路均有单独的旋钮开关,该旋钮开关用于控制其相应电路的电源开通或关断状态。
所述信号发生器各个治疗电路的调节旋钮开关,该调节旋钮对信号发生器相应治疗电路脉冲信号进行输出量大小的调节。
所述治疗电极为手握治疗电极,或者足疗治疗电极,或者耳模治疗电极,或者贴片治疗电极,也可以为一足浴治疗容器。该足浴治疗容器由一绝缘板分为左、右两部分,上述两部分各内置有一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糖尿病治疗仪可发出对人体有益的复合音频电子脉冲,通过对称性连续波和非对称性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激发细胞活力,从而发挥其治病、健身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信号发生器内部电路构成之原理图及电路功能实现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信号发生器之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信号发生器之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手握治疗电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足疗治疗电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耳模治疗电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贴片治疗电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电极连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足浴治疗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理论认为人有病是因为人体相关经络不通所致,即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针灸糖尿病治疗仪应用人体凸出部位全息理论,既自然又方便地对人体进行循经治疗,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糖尿病治疗仪的电信号发生器之电路原理图,该信号发生器内置有5个产生电脉冲信号的治疗电路,分别设置为治疗接口A、治疗接口B、治疗接口C、治疗接口D和治疗接口E。这5个产生电脉冲信号的治疗电路原理一致,电路布局相同,且均由治疗仪的内部电源变压器统一提供电源。每一项治疗电路均由微电脑、控制电路、放大电路和插线端口组成。由微电脑控制并产生不同频率的电脉冲波,经控制电路调节后至放大电路处理,再由插线端口输出电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明德,未经郑明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07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