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清洗的电磁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00301.5 | 申请日: | 201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5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乔中义;杜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洗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清洗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磁炉的散热结构包括设于下壳体的进风口,安装于壳体内的散热风扇,前述进风口与电磁炉下壳体一体注塑形成,电磁炉通过散热风扇转动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对电磁炉壳体内部元件进行散热。然而在使用时,炒菜产生的油烟也会随着空气从进风口吸入,久而久之电磁炉内尤其是进风口及风扇扇叶会形成较多的油污,造成电磁炉的散热性能的下降,影响机器的寿命。在对电磁炉的进风口进行清洗时,如果不取下下壳,会有水溅入电磁炉壳体内,如果在水未干就使用电磁炉时,内部受潮的电性元件会产生安全性问题;另外,由于散热风扇装于电磁炉壳体内,不易取出,难以实现对散热风扇的清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且易清洗的电磁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清洗的电磁炉,包括壳体和散热风扇,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有空气流通孔的可拆式风栅架,散热风扇固定设在风栅架上,风栅架固定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与风栅架对应的拆装孔。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风栅架扣持式固定安装在壳体上。
风栅架的一端设有与壳体相互啮合的虎口状咬合件,另一端设有与壳体扣合的弹性扣勾,前述风栅架通过虎口状咬合件及弹性扣勾扣持固定于壳体上。
前述壳体上设有插接部,插接部与虎口状咬合件相互啮合,弹性扣勾搭接在拆装孔的边缘。
前述扣持式安装方式还可通过在壳体上设有扣持孔,风栅架上设有插入扣持孔中且与壳体扣合的扣勾的结构,达到风栅架与壳体的扣持配合。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风栅架旋合式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前述风栅架通过螺纹旋合安装于壳体上。
在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风栅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结构可通过设有空气流通孔的可拆式风栅架及固定设在风栅架上的散热风扇构成,所述壳体上设有与风栅架对应的拆装孔,前述散热风扇与风栅架形成一个整体的进风系统,在清洗时只需将进风系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拆卸下来单独清洗,给用户提供了方便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散热风扇的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可方便的对散热风扇及空气流通孔进行清洗,减少了散热风扇的及空气流通孔油污,使空气流通孔的通风效果增强,且提高散热风扇的工作效率,从而整体提升了电磁炉的散热效率。
由于避免了清洗时的水流入电磁炉壳体内部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电磁炉清洗后在使用时,受潮的电性元件产生的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易清洗的电磁炉实施方式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壳体及风栅架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风栅架及散热风扇的分解图。
图4为装有风栅架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5中B处的风栅架边缘虎口状咬合件与插接部配合固定的放大图。
图7为沿图5中C处的风栅架边缘的扣持臂扣持于拆装孔边缘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中壳体、散热风扇及风栅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0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磁炉上的直滑式霍尔挡位开关
- 下一篇:采暖炉水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