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耦移相变压器及可减压启动电动机的高压变频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98927.7 | 申请日: | 201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5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继国 |
| 主分类号: | H01F29/02 | 分类号: | H01F29/02;H02P1/32;H02P1/26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蔡大盛 |
| 地址: | 415600 湖南省常德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变 减压 启动 电动机 高压 变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变频器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自耦移相变压器及可减压启动电动机的高压变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压变频器的主要部件——移相变压器,只分别给每相各个功率单元输送降压、移相后的三相电源,供高压变频器正常工作;高压变频器故障时,在旁路设备的作用下,切断高压主电源,然后直接启动高压电动机;这种方式对于小型电动机比较容易实现,而对于大、中型电动机却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高压变频器故障时不具备启动大、中型电动机的功能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耦移相变压器及可减压启动电动机的高压变频器,以使高压变频器的移相变压器能直接启动高压大、中、小型电动机电动机,提高高压变频器的适用能力和保险系数。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高压变频器专用移相整流变压器具有的降压、移相功能基础上增加自耦降压功能,使之在高压变频器其他部件发生故障(变压器故障除外)时,有一路低于其工作(额定)电压的三相电源输出,该电源输出的电压等级能满足高压变频器所辖高压电动机减压启动要求;它包括自耦移相变压器和减压启动电动机的高压变频器,其中:自耦移相变压器是在变频器专用移相变压器三相原边绕组总匝数的35%即 15%—85%处分别设有三个抽头,使这三个抽头输出电压为变压器一次工作电压的65%即85%—15%,符合通用自耦减压启动和星-三角启动电压等级,该电压作为电动机减压启动的备用电源。其中高压变频器配置的自动旁路柜与电动机相连。
正常工作时,自耦移相变压器的三个自耦减压输出端处于开路状态,故不影响高压变频器正常运行参数;当高压变频器有故障时,在自动旁路柜的配合下,自耦移相变压器工作方式呈自耦移相变压器工作方式,其三个自耦减压输出端输出65%左右的电压减压启动所辖电动机,减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待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自动旁路柜驱动对应真空接触器(或高压断路器),使电动机旁路到全压运转状态,同时连锁驱动对应真空接触器将高压变频器隔离出来。
与现有高压变频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进步:因高压变频器的专用移相变压器增加自耦减压功能,在高压变频器故障时,旁路设备和变压器配合,能自身完成大、中型电动机的减压启动和全压运行过程,从而提高了高压变频器的工作范围和保险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耦移相变压器绕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变频器在自动旁路柜(虚线部分)配合下的电气原理图。
图1中1.变压器原边绕组;2.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节绕组;3.变压器副边移相绕组(以15路输出为例);4.自耦变压器工作状态时的串联绕组;5.自耦变压器工作状态时的并联绕组;
图2中变频器部分:VFD. 高压变频器;TF. 自耦移相变压器部分;PU.功率单元部分;A、B、C.变频器工作电源输入端;a、b、c.变压器自耦减压输出端;M.电动机。
自动旁路部分即虚线部分:QF.高压断路器;KM1.变频器运行真空接触器;KM3.旁路真空接触器;KM4.启动真空接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变频器用移相变压器三相原边绕组的35%匝数处分别抽出a、b、c三个抽头,其抽头的输出电压为变压器一次工作电压的65%,作为电动机减压启动的备用电源。
在图2中,QF、KM1、KM2处于合闸位置,KM3和KM4处于分闸位置时,变频器正常驱动电动机变频运行;QF、KM1、KM4处于合闸位置,KM3和KM2处于分闸位置时,自耦移相变压器呈自耦变压器工作方式,从a、b、c输出65%的电动机额定电压经配置的自动旁路柜减压启动电动机;QF、KM3处于合闸位置,KM1、KM2、KM4处于分闸位置时,电动机全压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国,未经刘继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89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减速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卷扬机传动机构
- 下一篇:吸醛贴面胶合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