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7365.4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4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叶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卫东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马明耻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植绒层 火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热碳晶火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比较寒冷的广大北方地区对采暖有着较大的需求,即使在取暖较少的南方,由于冬天的阴冷、潮湿造成生活环境和舒适度的下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采暖的要求也日益普遍。
目前,供暖领域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采暖方式如下:
1、暖气、空调等传统加热方式。暖气和空调是通过空气对流和传导的方式加热环境的,但这些传统加热方式除了提高环境温度外,容易使室内空气干燥,并使灰尘细菌随空气流动而悬浮于空气,既不舒适又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另外暖气体积大、安装复杂,不适合没有集中供暖的家庭使用,且升温慢;空调耗电量大,使用成本高。
2、电暖气。现有的电暖气通常由外壳和电热元件组成,其缺点是:电热元件长时间通电后发热丝易断裂,使用寿命短,热量同样主要以对流方式传递,电热转换效率低,耗电量较大。石英管式电暖气表面温度过高,存在不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技术中已出现利用碳素晶体电热板进行发热的采暖装置,通过导电碳晶发热层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以红外辐射的方式传热。相比传统加热方式实现了传热快、无污染、体积小、易安装等特点。但由于该电热板是通过对导电碳晶通电加热,加热速度快,不易控制温度升高的幅度,而且是通过发热层表面辐射散热的方式对环境进行升温,表面温度较高,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宜在室内放置安装,因此其控温和表面的防护成为制约本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碳晶电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危险性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植绒层为装饰保护层的碳晶火墙。
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绒层,绒毛植入于碳晶发热层最外层表面。
所述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包括带有植绒层的碳晶发热层、上反射层、线路层、保温层、承载层、下反射层,并依次贴合而成。
所述碳晶发热层是由多层环氧树脂玻纤布与碳晶高温真空压合而成。
所述环氧树脂玻纤布为四层,在碳晶两侧各两层。
所述保温层为防火泡棉。
所述承载层为玻镁板。
所述上反射层和下反射层采用镜面高温铝箔。
所述线路层是由电线连接多个温控开关和一个高温熔断器串联组成,所述电线穿过上反射层连接碳晶发热层的铜极。
所述温控开关为均匀分布于线路层上的四个温控开关。
一种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的产品,包括2-3块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间通过专用接插件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当接通电源后,碳晶发热层中的导电碳素晶体在电的引发激励作用下通过碳分子热运动产生大量的热能,从而迅速、稳定的升温,并生成大量的红外线热辐射,达到使空间迅速制暖的目的。由于将植绒技术运用到碳晶发热片上,使得碳晶火墙的表面在100℃的高温下也不烫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将一直存在的墙暖表面容易造成烫伤的现象彻底根除,提高了安全性且能增加美观。
防火泡棉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性能,减少传导到碳晶火墙所安装的墙体上的热量。
承载层采用防火隔热性能好且强度高、防水防潮的玻镁板,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下反射层采用镜面高温铝箔可以有效阻止热量向反方向渗透,增强温度正面的传导,起到提高升温效率和节能的作用。下反射层的设置让热量最小化的传导到后面的墙体上。
线路层中设有温控开关,在温控开关的作用下碳晶发热层温度升至高于100℃时线路层的电路会自动断开,降至65℃以下时线路层的电路自动闭合,保证碳晶火墙温度不会升得过高,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障设备的安全。此线路中还加有熔断器,温度达到熔断器的温度电路自动断路,确保因意外致超高温时也不会发生自燃。
在线路层的电路中均匀分布四个串联的双重自限温温控开关,可以保证碳晶发热层无论何处温度超过100℃时都能及时断电,而且当整个发热层的温度都降至65℃以下时才能使整块发热层的电路完全联通,更有效的保障安全。
一种带有植绒层的碳晶火墙的产品,三块碳晶火墙的线路之间通过专用接插件连接后并联连接,可以有效防止单片发热层出问题后影响其他火墙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线路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卫东,未经叶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73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