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挤压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96740.3 | 申请日: | 2010-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堵塞 胸腔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腔引流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挤压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胸腔引流装置,是由引流接管直接连接引流上管和引流下管,因此,在脓胸、血胸及胸部手术后的引流过程中,经常出现脓块及血块堵塞引流口,使引流管失去引流作用。因胸腔为负压(-5~-10cmH2O),且无菌程度要求严格,不能像腹腔引流管那样冲洗,只能靠挤压引流管解除堵塞物。但胸腔引流管的管壁相对较硬,挤压压力小,效果欠佳,难以将堵塞物排除.因而引流不畅,达不到引流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挤压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胸腔引流管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挤压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上引流管、气囊、下引流管、腔室A、腔室B、腔室C、腔室D及连接管,所述的上引流管与下引流管之间连接有气囊,下引流管从上方接进积液容器的腔室A底部,所述的腔室B上方分别与左右两边的腔室A、腔室C连通,腔室C的另一边与腔室D通过连接管连通。
所述的上引流管与气囊、气囊与下引流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气囊和积液容器外表面上标有刻度。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可靠地把胸腔堵塞物排除,保持引流管路的畅通,从而到达治疗的目的;同时将积液容器分为连通的腔室,使得容器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上引流管、2-气囊、3-下引流管、4-腔室A、5-腔室B、6-腔室C、7-腔室D、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挤压防堵塞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上引流管1、气囊2、下引流管3、腔室A4、腔室B5、腔室C6、腔室D7及连接管8,所述的上引流管1与下引流管3之间连接有气囊2,下引流管3从上方接进积液容器的腔室A4底部,所述的腔室B5上方分别与左右两边的腔室A4、腔室C6连通,腔室C6的另一边与腔室D7通过连接管8连通。
所述的上引流管1与气囊2、气囊2与下引流管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气囊2和积液容器外表面上标有刻度。
使用时,上引流管1设置在患者体内,如遇到堵塞物堵塞引流装置时,用血管钳夹住下引流管3,按压气囊2,利用冲击压力排除堵塞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67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