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5734.6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新氏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镶内齿圈 行走 减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一种动力传达的机构,具有减速及增加转矩功能,因此广泛应用在速度与扭矩的转换设备中。行走减速机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目前普遍使用的行走行星减速机齿圈与机体为一体结构,采用铸件,由于行星减速机齿圈为传动构件,受力较大,这就对齿部要求较高,而由于铸件容易产生砂眼、气孔、缩松等缺陷,影响到齿部的强度,降低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其包括:输入轴、传动轴、斜齿轮、内齿套、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轮、机体、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还包括第一凸台、销、第一内齿圈、第一定距环、第二内齿圈、第二定距环和第二凸台;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齿圈与第一太阳轮通过齿轮像啮合,第一内齿圈与机体相连接,第一内齿圈与机体连接轴向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一定距环定位,第一内齿圈与机体连接圆周方向用均布的销连接;第二内齿圈与第二太阳轮通过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圈与机体相连接,第二内齿圈与机体连接轴向通过第二凸台和第二定距环定位,第二内齿圈与机体连接圆周方向用均布的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的工作原理是:动力由输入轴输入,由输入轴与斜齿轮啮合,将动力传递到传动轴;再通过内齿套,将动力传递到第一太阳轮,再经过与第一行星轮和第一内齿圈的相互啮合,由第一行星架将动力传递到第二太阳轮,经过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和第二内齿圈的啮合,实现第二行星架输出动力。
本实用新型内齿圈与机体分体加工,轴向用凸台和定距环定位,圆周方向用均布的销连接,机体可以采用一般材质的铸件,内齿圈采用合金钢锻件,避开铸件存在的缺陷,能确保齿圈受力较大的齿部具有足够的强度,提高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附图标记如下:输入轴1、传动轴2、斜齿轮3、内齿套4、第一太阳轮5、第一凸台6、第一内齿圈7、销8、第一定距环9、第一行星轮10、第一行星架11、第二定距环12、第二内齿圈13、第二凸台14、第二行星轮15、机体16、第二太阳轮17、第二行星架18。
在图1所示的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的示意图中,一种镶内齿圈的行走减速机,其包括:输入轴1、传动轴2、斜齿轮3、内齿套4、第一太阳轮5、第一行星轮10、第一行星架11、第二行星轮15、机体16、第二太阳轮17、第二行星架18,还包括第一凸台6、销8、第一内齿圈7、第一定距环9、第二内齿圈13、第二定距环12和第二凸台14;其特征在于:第一内齿圈7与第一太阳轮5通过齿轮像啮合,第一内齿圈7与机体16相连接,第一内齿圈7与机体16连接轴向通过第一凸台6和第一定距环9定位,第一内齿圈7与机体16连接圆周方向用均布的销8连接;第二内齿圈13与第二太阳轮17通过齿轮相啮合,第二内齿圈13与机体16相连接,第二内齿圈13与机体16连接轴向通过第二凸台14和第二定距环12定位,第二内齿圈13与机体13连接圆周方向用均布的销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新氏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新氏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5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模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链式绣花机或平绣机上的定时自动清线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