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水管道的自动化泵站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95679.0 | 申请日: | 2010-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2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开来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管道 自动化 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热水管道,尤其涉及到热水循环管道的自动化泵站。
背景技术
当热水器离用水龙头的距离较远时,因管路较长,使用时,必须将管路中的冷水放掉才能使用到热水,从打开水龙头到出热水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还浪费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出热水的时间短、并可节约水资源的热水管道的自动化泵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热水管道的自动化泵站,包括:热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以及控制器,串设在热水管路或回水管路中的水泵,设置在热水管路中的水流信号开关,串设在回水管路中的电磁阀,设置在回水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水流信号开关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信号端相连,控制器的电磁阀输出电路串设在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线路中,控制器的水泵输出电路串设在水泵的电源输入线路中。
所述的水泵、水流信号开关、电磁阀和控制器设置在一个箱体内,箱体上还设置有连通热水管路的热水进水接口和热水出水接口以及连通回水管路的回水进水接口和回水出水接口。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的回水管路上。
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线路中串设有漏电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流信号开关采样到热水管路中有水流动时,控制器启动水泵运转、电磁阀开通,使得热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连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热水管路中的冷水循环到热水器中,将热水器中热水循环到热水管路中,大大缩短了出热水的时间,节约了水资源。此外,由于将水泵、水流信号开关、电磁阀和控制器安装在一个箱体内,使得安装十分方便;而且,还使得整个自动化泵站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参考图。
图1至图2中:1、热水管路,11、热水进水接口,12、热水出水接口,2、回水管路,21、回水进水接口,22、回水出水接口,3、水泵,4、水流信号开关,5、控制器,6、漏电保护器,7、温度传感器,8、电磁阀,9、电源接口,10、箱体,13、热水器,15、热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水管道的自动化泵站,包括:热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以及控制器5,串设在热水管路1中的水泵3,设置在热水管路1中的水流信号开关4,串设在回水管路2中的电磁阀8,设置在回水管路2上的温度传感器7,水流信号开关4和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5的输入信号端相连,控制器5中设置有电磁阀输出电路和水泵输出电路,电磁阀输出电路串设在电磁阀8的电源输入线路中,水泵输出电路串设在水泵3的电源输入线路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泵3、水流信号开关4、电磁阀8、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5设置在一个箱体10内,箱体10上还设置有连通热水管路1的热水进水接口11和热水出水接口12以及连通回水管路2的回水进水接口21和回水出水接口22;所述控制器5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固定在箱体10上的电源接口9与控制器5的电源相连,控制器5的电源输入端至电源接口9的电源输入线路中串设有漏电保护器6。
首先,通过控制器5来预置设定温度。参见图2所示,使用时,打开热水龙头15,见有流水后立刻关掉,这时,水流信号开关4采样到热水管路1中有水流动并发出信号,控制器5接收到水流信号开关4送过来的信号之后,通过水泵输出电路启动水泵3工作,同时,通过电磁阀输出电路打开电磁阀8,使得热水管路1与回水管路2形成循环水路,让热水管道1内的冷水尽快循环回到热水器13的水箱内,当回水管路2上的水温高于设定温度或者水泵3运转一定时间(通常设定为60秒)之后,控制器5关闭水泵3和电磁阀8,水停止循环。这时,就可以正常使用热水龙头15了。
此外,上述的自动泵站还可实现增压功能,当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后,水流信号开关4检测到有水流动时发出信号,控制器5接收到该信号后,不启动电磁阀8,只启动水泵3工作,给热水管路1增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开来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开来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5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