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废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3374.6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1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先胜;刘统民;李昌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先胜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废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气、废气净化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石化、焦化、煤气发电等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腐蚀性强、超高温、焦油含量高且含固体颗粒及超细粉尘成分较多的煤气、废气,它们的净化处理一直困扰着众多企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废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筒,该净化筒包含筒体和筒盖,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气管、出气管、废气放散管、人孔、回转人孔和防爆阀,筒体下方设有灰斗、加热装置、事故卸灰口和常用卸灰口,另外,所述筒体内还设有内部走台和支撑体,同时在筒盖下方设有净气缓冲室,所述筒体内设有净化元件,该净化元件依次连有脉冲清灰机构和清灰控制装置。
所述净化元件是碳化硅陶瓷膜滤芯。
所述脉冲清灰机构包括电磁脉冲阀、反吹气包、球阀、喷吹主管以及与净化元件相连的喷吹支管。
本实用新型所能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引入了净化元件,提高了过滤精度;
2、耐高温、耐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脉冲清灰机构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型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筒,该净化筒包含筒体4和筒盖24,所述筒体4上设有进气管11、出气管1、人孔14、回转人孔15、防爆阀20以及检修或事故状态下会用到的废气放散管2,筒体4下方设有灰斗16、常用卸灰口19、事故卸灰口18以及用于防止高温烟气中所含水份结露的加热装置17,另外,所述筒体4内还设有内部走台12和支撑体13,同时在筒盖24下方设有净气缓冲室3,所述筒体4内设有净化元件10,该净化元件10依次连有脉冲清灰机构22和清灰控制装置23。这里所述的净化元件10是现有技术中的碳化硅陶瓷膜滤芯,该滤芯充分发挥了碳化硅材料的坚硬度、耐高温、抗热稳定等优越性;此外还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耐各种酸(氢氟酸除外)、碱、盐、且不溶于各种有机溶剂等其他液体或气体;碳化硅陶瓷膜滤芯能保持40%左右的孔隙率,具有较高的渗透通量和过滤精度;同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故特别适用于过滤高温、有毒废气。
所述脉冲清灰机构22包括电磁脉冲阀5、反吹气包6、球阀7、喷吹主管8以及与净化元件10相连的喷吹支管9,而清灰控制装置23是现有技术中的PLC自动控制系统。
使用时,废煤气或其它废气由进气管11进入筒体4,经净化元件10净化后,由筒体4内部汇流至筒盖24下方的的净气缓冲室,再经出气管1排出,然后大颗粒灰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筒体4碰撞后落入灰斗16,另一部分较细粉尘在煤气或废气压力及净化元件10本身的吸附作用下吸附在净化元件10外表面上,随着过滤的不断进行,积附在过滤元件外表面上的粉尘不断增加,筒体4的运行阻力相应增加,当筒体4的运行阻力达到限定的运行阻力值时,由清灰控制装置23根据不同介质的不同工况提前设定好进出口压差,当超过这个设定值时就会清灰,也就是按运行阻力限定值及清灰时间设定值自动关闭进气管11和出气管1,使整个筒体4处于离线状态,然后打开电磁脉冲阀5,用氮气、净煤气或蒸汽经反吹气包6、电磁脉冲阀5、喷吹主管8和喷吹支管9对净化元件10进行离线反吹,将净化元件10外表面上附着的粉尘、焦油等吹落至灰斗16内,再由常用卸灰口19将灰尘排出,运至指定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过滤精度(过滤精度可达0.5μm),且耐高温、耐腐蚀,很好的解决了废煤气或其它废气的处理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先胜,未经朱先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3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浇注臂
- 下一篇:打印质量智能监控方法、应用该方法的打印机和打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