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及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93025.4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毕勇;张瑛;王斌;鲍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16 | 分类号: | H01S3/16;H01S3/08;H01S3/08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片式 固体激光器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激光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器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医学、商业、科研等诸多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应用领域对激光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激光品质成为主要的需求。因此,更多种类的激光器应运而生。其中,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简称LD)泵浦固体激光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具有全固化、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功耗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而且能够以连续、准连续、倍频、单频、调Q、锁模以及可调谐等多种方式工作,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利用该激光器得到超短光脉冲除了在激光光盘、光纤通讯、生物医学诊断、激光雷达、光谱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外,在空间武器和可控热核反应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也已为很多国家所重视,成为近年来激光器发展的主流。
现今,固体激光器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原因就在于装配固体激光器时是采用将单个光学元件插入到光路中,逐一进行手动调试定位的方法,且传统的固体激光器都是采用平凹腔结构,这种结构的谐振腔由于是点谐振,凹面内只有一点与平面镜谐振,因此调节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固体激光器快速组装的方法来加快固体激光器生产的规模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该种激光器的基板与光学元件之间只需要调整好位置放置就可,简化了制造工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面所描述:
一种贴片式固体激光器,包括LD泵浦光源以及谐振腔体,所述谐振腔体包括互相平行的激光晶体、倍频晶体以及平面输出镜,所述激光晶体和所述平面输出镜构成平平腔,并且,所述LD泵浦光源、所述激光晶体、所述倍频晶体以及所述平面输出镜都依次固定在激光器基板上。
放置所述激光晶体的平面周围设置有凹刻线。
所述激光晶体、所述倍频晶体以及所述平面输出镜三者相互间的平行度都不大于2.5mrad。
所述平面输出镜的上表面上镀有金属膜,并且,该上表面平行于所述激光器基板。
一种调整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功率计、控制系统以及调节系统,所述调节系统连接所述平面输出镜,其中,所述功率计将检测到的激光功率传输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调节系统对所述平面输出镜进行位置调整。
所述调节系统包括机械臂和二维自动调整架,所述机械臂上固定有加热装置,并且,所述加热装置刚性连接在所述平面输出镜的上表面上。
所述加热装置焊接在所述平面输出镜的上表面一个直径为预设值的平面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采用了平平腔结构,即成腔的两个面各处都谐振,减少了泵浦光与激光腔膜之间的匹配程序,提高了谐振腔的调节速率,简化了制造步骤。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连入功率计、控制系统和调节系统,实现了谐振腔的自动调节,改变了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减少了手动调节带来的误差和不便,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激光器的批量生产。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输出镜的最终位置是根据最大激光功率调节确定的,因此保证了高功率激光的输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元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基板的激光器基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调整装置的整体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贴片式固体激光器的元件位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3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缝横孔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屏玻璃基板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