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92920.4 | 申请日: | 201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昆;田昆;李卫东;杨宇明;岳佳;刘惠芳;梁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根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化 自动 垂直 潜流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化处理池(I)、自动曝气池(II)、人工湿地处理池(III)、虹吸过滤池(IV),所述的生化处理池(I)内设置纤维膜材料(2)构筑体,生化处理池(I)内种植挺水植物(3),所述的生化处理池(I)通过排水管(4)连通自动曝气池(II)上部,排水管(4)下方设置水车(5),自动曝气池(II)底部设置水泵(6),水泵(6)出水管连通人工湿地处理池(III)中的布水管(7);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池(III)由复合基质层组合而成,人工湿地处理池(III)底部通过清水出水口(13)连通虹吸过滤池(IV),虹吸过滤池(IV)中设有过滤填料(14),虹吸滤池顶部设置导流漏斗(15),导流漏斗(15)顶端连通排出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生化处理池(I)内以20-60cm间距悬挂设置纤维膜材料(2),所述的纤维膜材料(2)包括纤维膜和/或纤维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挺水植物(3)包括芦苇、茭草、水葱、菖蒲、香蒲、再力花、风车草、美人蕉、蒲苇、凤眼莲和粉绿狐尾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池(III)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粗粒基质层(12)、中粒基质层(11)、细粒基质层(10)和种植基质层(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粗粒基质层(12)为砾石层,所述的中粒基质层(11)为陶粒层,所述的细粒基质层(10)为煤渣层;所述的种植基质层(9)为粘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粗粒基质层(12)之基质粒径为5-10cm,铺设厚度为20-40cm;所述的中粒基质层(11)之基质粒径为3-5cm,铺设厚度为30-50cm;所述的细粒基质层(10)之基质粒径为1-3cm,铺设厚度为20-40cm;所述的种植基质层(9)的铺设厚度为10-2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种植基质层(9)种植耐污性好的挺水植物(3),种植密度为10-30×10-30cm,所述的挺水植物(3)包括芦苇、茭草、水葱、菖蒲、香蒲、再力花、风车草、美人蕉、蒲苇、凤眼莲和粉绿狐尾藻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管(7)位于细粒基质层(10)与种植基质层(9)之间并以1%的斜度铺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管(7)管径为10-40mm,布水管(7)的铺设间距为30-8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根,未经刘云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29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