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除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91417.7 | 申请日: | 201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科昌;朱加征;沈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电解除磷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旋转电极的电解除磷装置,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物质,要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废水除磷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废水中除去磷,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污水除磷除磷方法主要有化学除磷法、生物除磷法。生物除磷法的出水一般很难达到0.5mg/L的出水标准,通常必须采用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相结合的方法。化学除磷法的优点是除磷效率较高,一般可达75%~85%,且稳定可靠,可达到0.5mg/L的出水标准。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应用较早和较广的化学除磷技术,其原理是加入阳离子除磷剂与污水中的PO43-反应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进而通过固液分离从污水中脱除,达到除磷的目的,所采用的药剂主要有石灰、铁盐、铝盐。在水处理工程中需要专门的药剂溶解槽和溶液输送泵以及搅拌装置,使除磷剂与污水混合均匀。但是在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中,药剂溶解槽和溶液输送泵以及搅拌的方式就使得装置过于复杂,难以操作和管理。需要设计一种适合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除磷装置。
电解除磷法采用铁板或铝板作为电极,在直流电源的作用下电解产生铁离子或铝离子与污水中的PO43-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进而通过固液分离从污水中脱除,达到除磷的目的。与化学沉淀法除磷技术原理相同,但装置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和管理。
铁板或铝板电极是一种消耗材料,需要定期更换。在目前已有形式的电解槽中,电极是半浸没式的。电极大半部分浸没在水面以下,小半部分在水面以上。当电极下部消耗后,电极上部不再利用。而且实际使用中电极下部尚未完全消耗殆尽之前,由于其厚度太薄强度不够就不能再使用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设计一种适合于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电极能够在电解过程中自动旋转。使得电极全部面积都能够有机会浸没在水中,电极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构件除了一般电解装置都具有的电源、电极板、电解槽以外,还包括一对固定电极板的圆形固定盘2、圆形固定盘2的中心有中空的凸缘8、圆形固定盘2的周边有数个定位柱6,定位柱6的一端有凹凸面互相嵌合使一对圆形固定盘2保持一定距离,作为正负电极的电极板3分别固定在圆形固定盘2的内侧面,由电源1向电极板3供电,旋转轴9从电极板3和圆形固定盘2中心穿过,依靠轴承10支承安装在电解槽4中,从进水口5进入的含磷废水中的磷与电解产生的铁、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被去除,除磷净化后的废水从出水口11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除磷装置所用的电极板(3)的材料,一块电极板是铁板,一块电极板是铝板。由电源1供电,定时倒换电极正负方向。
在电解过程中,随着电极材料的消耗,浸没在水中的下面部分电极重量减轻。圆形电极板3失去平衡将围绕旋转轴9旋转,上部电极重量比较重,转移到下面。同理,在整个电解过程中,这种情况随时发生,自动调整,均匀地消耗电极的全部面积。使得电极全部面积都能够有机会浸没在水中,电极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旋转圈数不会造成电源线7缠绕。
圆形固定盘2的作用是作为电极的支承。当电极消耗到很薄时仍然能够正常使用。使得电极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一种电解除磷装置结构图
图中
1电源,2圆形固定盘,3电极板,4电解槽,5进水口,6定位柱,
7电源线,8凸缘,9旋转轴,10轴承,1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除磷装置的工作过程。含磷废水从进水口5流入。由电源1供电,在电解过程中,定时倒换电极正负方向。一块电极板是铁板,一块电极板是铝板。
Fe3++H3PO4→FePO4↓+3H+
Al3++H3PO4→AlPO4↓+3H+
电解过程产生铁离子和铝离子与废水中的磷酸根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废水中的磷沉淀去除后从出水口11流出。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除磷装置,结构简单,节省金属材料,使用方便,无需人工操作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1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