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带小孔食用菌栽培袋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91046.2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春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5007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孔 食用菌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袋栽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食用菌栽培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菌栽培袋一般为无孔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在使用时的标准和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待菌丝长成后在下地前后开始划口,划口工序要求十分严格不但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划口后菌丝还需恢复,待新菌丝封满“返白”才可以安排下地出耳。如因操作不当杀伤菌丝致使出耳不齐而造成减产。划口还能造成袋料分离使外界水分渗入袋内,提高了杂菌感染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特公开一种自带小孔的食用菌栽培袋。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自带小孔食用菌栽培袋,所述栽培袋的袋壁设置有小孔;所述栽培袋的小孔的形状可以为“Y”型、“十”型、“X”型、“O”型、“V”型、“U”型的任一种,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为防止菌丝受感染,所述栽培袋的外面设置保护袋;所述保护袋内可设置1个以上栽培袋;为防止紫外线对菌丝的伤害,所述保护袋的颜色为黑色、半透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省去划口程序,解决因划口造成杀伤菌丝,致使出耳不齐而减产;2.节省人力和物力;3.自带圆形小孔菌袋栽培法出耳克服了V型口大口出耳法的缺点,单耳率高、耳基小、品质高、商品形状好,采摘时不易带木屑,采后处理容易,较V型口出耳不易流耳,转潮快营养利用充分,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对耳片的需求;4.在下地时因为栽培袋外有保护袋的保护不会因气温的变化而伤害菌丝有效保证了出耳质量和产量。5.能有效阻止紫外线对食用菌的伤害,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十”型孔栽培袋图3为“O”型孔栽培袋; 图4为“X”型孔栽培袋;图5为“U”型孔栽培袋;图6为保护袋的设置多个栽培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带小孔食用菌栽培袋2,所述栽培袋2的袋壁设置有“Y”型孔3。
如图2-图6所示,所述栽培袋2的孔3的形状可为其他形状,如“十”、“X”型、“O”型、“V”型、“U”型等。
如图1所示,所述栽培袋2的外面套有保护袋1。
如图7所示,所述保护袋1内设置1个以上栽培袋2。
所述保护袋的颜色为黑色、半透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春,未经郑伟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1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LED灯产氧装置
- 下一篇:摘果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