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渡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90615.1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5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招伟;王延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0 | 分类号: | F24F13/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张绮丽 |
地址: | 5284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间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空调器或电冰箱等家电上使用的过渡连接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采用的铜管的管径一般是φ9.52,和φ7这两种,当换热器采用毛细管节流时,由于毛细管的管径规格一般为φ2.7,φ3,φ3.2,和φ5这几种,毛细管的管径较小,不能直接和换热器的铜管焊接,所以,在毛细管和换热器的铜管之间需要一根铜管来过渡,实现毛细管与换热器铜管之间的连接。
现有的过渡管1如图1所示,A端连接空调换热器,B端缩口后接毛细管。现有的毛细管,其功能只是单纯过渡连接,没有消除氟流噪声和降噪的功能。另外,现有的过渡管,在B端接毛细管后,管径立即增大,压力迅速下降,上下游的压差使制冷剂蒸发成气泡并膨胀增大,当大量的气泡聚集在一起,产生急激的气穴致使气泡就猛烈地破裂。在这个破裂过程期中,会产生中低频的噪声透过管路向外辐射出来,从而产氟流噪声和其他噪声。
所以,现有技术的过渡管,虽然可以满足毛细管和铜管之间的连接,但也有缺点,一方面,他没有消除制冷剂高速流动时的氟流噪声和其他的降噪功能,另一方面,他反而可能产生氟流噪声和其他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过渡连接管,可以消除制冷剂流动所产生的氟流噪声,改善制冷剂流动的声音品质,达到整机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渡连接管,在空调器制冷系统的换热器与毛细管间设置过渡连接管,所述过渡连接管设有两段以上的管径依次递增的降压管段。
上述的过渡连接管中,所述的过渡连接管由与接管和降压管组成,所述接管与毛细管连接,所述降压管包含有两级或两级以上的降压管段,每级的降压管段的管径依次比前一级降压管段管径大0.5~2.5mm,与接管连接的一级降压管段的管径比接管的管径大0.5~2.5mm。
上述的过渡连接管中,所述后一级降压管段的长度是前一级降压管段长度的1.1~1.2倍。
上述的过渡连接管中,所述接管的内径比毛细管管径大0.5~1mm。
上述的过渡连接管中,所述接管的长度为10~15mm,一级降压管段的长度为20~25mm。
上述的过渡连接管中,所述一级降压管段的管径比接管的管径大0.5~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采用逐级降压的方式,使制冷剂流动压力逐渐降低,不会造成压力突变,降低氟流噪声和其他噪声。再加上合理的扩张比,能够消除制冷剂流动所产生的其他中低频噪声。整机降噪可达2~3dB(A)。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过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渡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过渡连接管2采用多级降压,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压力逐级逐渐平缓下降,避免压力迅速下降,无急剧湍流现象,不会产生急激的气穴 致使气泡就猛烈地破裂,从而不会产生氟流的啸叫声和其他噪声,改善声音品质和降低噪声2~3dBA。在本实用新型过渡连接管根据毛细管与换热器铜管的管径在两者之间可设置两个以上的压降级别,本实施例采用三级压降的方式,下面对采用三级压降的过渡连接管作详细说明,在本文中,如无特别说明,管径单位为mm。
如图2所示,当毛细管管径为φ3,换热器铜管管径为φ9.52时,过渡管2设有三级压降,分别由四段不同管径的管段实现,其中与毛细管连接的接管201的管径为φ4,长度为10~15mm,使毛细管插入在该管段内;一级降压管段202的管径为φ5.5,长度为20~25mm;二级降压管段203为φ7.5,三级降压管段204为φ9.52。第二级降压管至第四级降压管段的长度依次为前一级降压管段的1.1~1.2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过渡连接管根据毛细管与换热器铜管的管径在两者之间设置两个压降级别,二级降压方式:当采用的分流毛细管管径为φ5,换热器铜管管径为φ7时,过渡管2设有二级压降,分别由三段不同管径的管段实现,其中与毛细管的接管201的管径为φ5.5,一级降压管段202的管径为φ6,二级降压管段203为φ7。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0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制动液三元乙丙橡胶组合物
- 下一篇:空调用自动隐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