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长待机快速充电GPS定位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90524.8 | 申请日: | 201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付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80/06 | 分类号: | H04W80/06;H04W88/02;G01S19/34;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待机 快速 充电 gps 定位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GPS定位终端。
背景技术
GPS定位系统用在人员、车辆位置定位上,通过对GPS定位数据采集、解码、协议打包,然后通过GSM/CDMA无线网络,把人员或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端,使得查询者能实时了解到管理的用户或车辆所在的具体位置,实现了一个智能管理调度的定位系统。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类似功能的产品,体积小的无法做到超长待机,能够超长待机的体积偏大,并且对大容量电池充电时间长,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长待机快速充电GPS定位终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超长待机快速充电GPS定位终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接收当前经纬度数据的GPS通讯模块;
通过GSM网络的TCP/IP协议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的GSM通讯模块;
设置GPS搜索时间、集中进行数据处理、上传数据完成后控制本装置进入低功耗待机方式同时切断外部供电通路的CPU,与GPS通讯模块和GSM通讯模块分别通过通用异步收发总线联接;
外部唤醒CPU工作的定时器,通过IIC总线与CPU联接;
为本装置供电的充电锂电池;
采用双路大电流脉冲充电三期充电方式对充电锂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与CPU的SPI接口联接;
显示用户指令的显示屏,与CPU输出端联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充电电路具体由2颗充电芯片级联、浮地方式联接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GPS搜索时间为2.5-3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CPU通过GPS接收模块接收当前的经纬度数据,搜索到GPS数据后通过GSM网络的TCP/IP协议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为了保证锂电池使用时间,GPS最长搜索时间为3分钟。GPS最新的数据存储在CPU的缓冲区,上传数据完成后系统进入到低功耗待机方式,同时切断了所有外部设备的供电通路,保证锂电池能最长时间使用。
设备回收后可以二次充电循环使用,充电采用双路大电流脉冲充电三期充电方式,第一期充电采用脉冲恒流充电模式,此时由外部的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采集来的电压、电流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调节,保持充电电流恒定;当充电电压达到第二定值时,蓄电池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状态,保持电压恒定;当充电器检测到锂电池两端电流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时,充电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特定的软件算法和硬件设计结构,做到系统功耗最低,待机电流到达10mA以内;2、采用特定的电路设计,双路充电、智能检测、防过冲等多项技术,使得10000mAh电池能在6个小时内充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充电电路图
图4为充电模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它由GPS通讯模块、GSM通讯模块、CPU、定时器、充电锂电池和充电管理(即充电电路)组成。
GPS通讯模块接收当前经纬度数据,与CPU通过UART0(UART即通用异步收发总线)联接。
GSM通讯模块通过GSM网络的TCP/IP协议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与CPU通过UART1联接。
CPU设置GPS搜索时间、集中进行数据处理、上传数据完成后控制本装置进入低功耗待机方式同时切断外部供电通路。
定时器通过外部按键唤醒CPU工作,通过IIC总线与CPU联接。
充电电路采用双路大电流脉冲充电三期充电方式对充电锂电池充电,与CPU的SPI接口联接。
显示用户指令的显示屏,与CPU输出端联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本装置进行初始化后,等待GPS就绪,CPU设置GPS搜索时间为3分钟;判断GPS搜索是否超时,是则上传非定位数据,否则上传定位数据;上传数据完成后,本装置进入掉电休眠状态;当有外部定时器唤醒,则启动CPU全速工作,启动各设备,注册GSM网络和GPRS网络,等待GPS就绪。
图3为充电电路图,由于充电芯片最高充电电流只有1A,导致充电时间至少需要12小时以上,且芯片长期工作在极限会减损芯片的寿命,通过采用2颗充电芯片级联、浮地的方式即使得充电电流达到1.5A,而且每颗芯片只需提供750mA的电流,保护了芯片的同时也提高了充电的时间。图4为充电模式框图,由外部的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采集来的电压、电流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调节,至电压到达第二定值2.9v,进入恒流充电模式,当电压达到第三定值4.2v时,进入恒压充电模式,最后充电电流小于供电电流的十分之一值时,充电结束,进入关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0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电源多路电流分配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通信塔远程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