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排气安全式输液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89473.7 | 申请日: | 2010-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排气 安全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自动排气安全式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输液器,在开始输液时首先要将滴斗倒置并挤压才能排除多余的气体。操作极为不方便,不但麻烦而且浪费药液。此外,在输液过程中,滴斗必须保持竖直,由于滴斗内有部分气体存在,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滴斗倾斜、水平或倒立,都会发生气泡进入人体的危险情况,因此输液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受到的限制,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由气泡进入人体而造成不良后果,给医护人员和输液者都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排气安全式输液器,是一种可以自动排气,并且滴斗在360度任意放置都能保证正常输液且不会发生气泡的安全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排气安全式输液器,由瓶塞穿刺器、滴斗组件、导管等组成,滴斗组件由输入导管、滴斗腔体、排气装置和输出导管组成,输入导管与滴斗腔体的输入端固接,滴斗腔体为圆锥体结构,滴斗腔体内设有排气装置,滴斗腔体的输出端与排气装置外侧面固接,输出导管与排气装置固接,该排气装置伸入到滴斗腔体内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
优选的是该排气装置为圆柱体,中心为通孔状,顶端封闭,圆柱体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与中心通孔相通。
优选的是该排气口为平行于圆柱体轴心线的长条型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滴斗腔体的输出端直径大于输入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排气装置的设置和滴斗腔体为圆锥体结构,当药液注入滴斗时,就会将滴斗腔体内多余的气体经排气装置自动排出,当液体的液面达到排气装置顶端时,液体就会通过排气装置侧面的排气口流入下导管,且无气泡产生,实现了自动排气。在输液中,由于滴斗腔体为圆锥体结构(输出端直径大于输入端直径),使用时不论滴斗的位置怎样变化(任意角度的倾斜),伸进滴斗腔体内的排气装置上的排气口始终处在液体中,都能保证输液畅通,且无气泡产生,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并且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新型输液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滴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自动排气安全式输液器,由瓶塞穿刺器、滴斗组件、导管等组成,滴斗组件由输入导管1、滴斗腔体2、排气装置4和输出导管3组成。输入导管1与滴斗腔体2的输入端21固接,滴斗腔体2为圆锥体结构,滴斗腔体2的输出端22的直径大于输入端21的直径,滴斗腔体2内设有排气装置4,滴斗腔体2的输出端22与排气装置4外侧面固接,输出导管3与排气装置4固接。该排气装置4伸入到截气滴斗腔体内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排气装置4为圆柱体,中心为通孔状,顶端封闭,圆柱体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41与中心通孔相通,本实施例设置有3个排气口41,该排气口41为平行于圆柱体轴心线的长条型开口。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液体从输入导管进入滴斗腔体2之初,液体不会直接流入输出导管3,而是通过排气口41先将滴斗腔体2内多余的气体排出。当液体到达排气装置4顶部位置时,液体就经排气口41流入输出导管3,从而避免产生气泡。实现了自动排气。
同时,由于滴斗腔体2为圆锥体结构,并且输出端22直径大于输入端21直径,使用时不论滴斗的位置怎样变化(360°任意角度的倾斜),伸进滴斗腔体2内的排气装置4上的排气口41始终处在液体中,所以保证输液畅通,且无气泡产生,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并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排气装置4的设置,达到输液开始时自动排气的作用;滴斗腔体2为圆锥体结构,滴斗腔体2的输出端22直径大于输入端21直径,实现了在输液过程中滴斗任意倾斜,都能保证输液畅通,且无气泡产生,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并且制造和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新型输液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94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制的消息传送
- 下一篇:线上支付系统以及基于线上支付系统的社交平台构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