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线制信号传输的电子门铃开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8499.X | 申请日: | 201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熊大勇;金德奎;邓柳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恩林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404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线制 信号 传输 电子 门铃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两线制信号传输的电子门铃开关。
背景技术
电子门铃开关广泛应用于酒店客房、住宅、写字楼以及各种公共设施上。其中,酒店客房或类似用途的场所所用的传统的电子门铃开关装置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在房间门口设置一个带有可显示请勿打扰、请即清理及请稍后等内容的门铃显示装置及门铃按键,而在房间内设置有可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内容的室内开关,室内开关采用一位至三位普通翘板式墙壁开关代用,开关内部也是机械按键式结构。如图1所示,按动室外的门铃按键K1,K1闭合时,门铃电源接通,实现响铃;按动室内的功能按键SW1或SW2,则对应相应按键的火线信号输出,实现室外开关接收并显示。这种门铃装置虽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其信号控制属于强电方式,室内至室外需要的导线数量多,布线复杂成本高,不具有现代化电子装置操作显示方便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仅采用两线制即可实现信号传输的电子门铃开关。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两线制信号传输的电子门铃开关装置,所述开关包括可发送控制信号的信息发送单元及可接收门铃开关信息的信息接收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与信息接收单元之间采用两根导线连接实现信号传输;所述信 息发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开关以及与开关数量对应的电阻,各个开关分别与一电阻串联后组成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一端连接电源火线端L,该端作为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出端L1,并联电路另一端作为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出端S;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包括微控制器及与微控制器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显示电路、驱动电路及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交流电源输入线为信息接收单元内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所述信号处理电路与信息发送单元的输出端S连接,驱动电路与门铃一端连接,门铃另一端连接交流电源N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稳压电路与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接收单元还包括与微控制器连接的门铃按键。
所述信号处理电路采用比较器集成芯片采集门铃开关信息发送单元的信号并传输给微控制器,由微控制器分析处理得出是何种按键信号,对应显示并驱动门铃响铃提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室内室外单元连接线路少,布线方便、成本低廉,便于维护,且所述门铃开关电路设计合理,门铃开关信息发送单元最多只用三个元件两根传输线就可实现与门铃开关信息接收单元之间的信息传输,可靠性高,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门铃开关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门铃开关电路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门铃开关电路实施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门铃开关装置,包括可发送控制信号的信息发送单元及可接收门铃开关信息的信息接收单元,其中信息发送单元设置于室内,信息接收单元设置于室外,二者之间采用两根导线连接实现信号及电源传输,一根用于传递电源,一根用于传递信号开关信号。门铃设于室外,门铃一端连接交流电源N线,另一端受控于信息接收单元。
见图2,该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发送单元1包括三个开关K101、K102、K103,每个开关分别与一电阻(R101、R102、R103)串联后再并联,并联电路一端(三个开关并联端)连接电源火线端L,该端作为信息发送单元1的输出端L1连接信息接收单元2中的电源电路,并联电路另一端(三个电阻的连接端)作为信息发送单元1的输出端S,连接信息接收单元2中的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信息接收单元2包括微控制器2b及与微控制器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2a、显示电路2c、驱动电路2e、门铃按键2g及电源电路2d。所述信号处理电路2a与信息发送单元1的输出端S连接,驱动电路2e与门铃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恩林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恩林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组合直流电动机
- 下一篇:一种控制盘粉末冶金成形模具的组合上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