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钻弯管导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88455.7 | 申请日: | 201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军;胡金铜;单桂栋;郭群;强华;王军恒;吴天浩;冉令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3/119;E21B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唐维宁 |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导向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开发侧钻井作业的导向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侧钻开窗、射孔使用的侧钻弯管导向器。
背景技术
径向水力射孔技术是解决深穿透射孔的有效方法,而且该方法还可以在地下岩层中喷射出导流通道,是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和油水井增产作业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射孔穿深浅,后期措施改造工艺复杂,投入费用高,并可能对油层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油田产量的提高。导向器是径向水力射孔技术实施必不可少的工具,现有导向器均为从实体上去料加工出导向轨迹的结构,该结构导向器存在对原料材质要求高、体积大,加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对于出砂或有其它杂质的地层,易发生卡管柱的事故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导向器存在的对原料材质要求高、体积大,加工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对于出砂或有其它杂质的地层,易发生卡管柱的事故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钻弯管导向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侧钻弯管导向器包括导向头、导向管,导向头上端为斜向圆弧形,导向头的下端与导向管上端固定连接;锁紧套、套筒、支撑座依次固定连接组成外筒;导向管位于外筒内;导向头下端与外筒上端的锁紧套之间安装有中间套,锁紧套、中间套、导向头依次挂接;支撑座上端为与导向管外形相吻合的圆弧。支撑座上端部有径向通槽;径向通槽的宽度小于导向管的直径;支撑座上端部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圆弧面与径向通槽相垂直;圆弧面高端的套筒上有轴向长槽,圆弧面低端的套筒上有轴向短槽。圆弧形高端的套筒上有轴向长槽,圆弧形低端的套筒上有轴向短槽。支撑座上端圆弧形的圆弧半径大于支撑座的半径,小于支撑座的直径。导向管上端部为直管,与外筒同轴;导向管中部向外筒的一侧倾斜至套筒的管壁上,并卡在套筒的轴向长槽内;导向管下端部为圆弧形,圆弧形状与支撑座上端的圆弧形形状相吻合,且位于径向通槽内;导向管下端卡在与套筒的轴向长槽相对另一侧的轴向短槽内,导向管下端轴线与外筒不重合,并通向外筒外。导向头下端的外凸台位于中间套内孔下端面,中间套下端外凸台位于锁紧套上端内孔凸台下端。支撑座的上端插入套筒下端内孔,固定螺钉将支撑座和套筒固定连接;支撑座的下端为圆锥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制造,导向性能好,有效防止卡管柱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钻弯管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示意图。
图中:1.导向头,2.锁紧螺钉,3.中间套,4.锁紧套,5.套筒,6.外筒,7.导向管,8.固定螺钉,9.轴向长槽,10.径向通槽,11.支撑座,12.轴向短槽,13.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侧钻弯管导向器,导向头1的下端与导向管7上端固定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增加安装径向锁紧螺钉2,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导向头1上端为斜向圆弧形。
外筒6由锁紧套4、套筒5、支撑座11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组成。支撑座11的下端为圆锥体,位于套筒5的下方;支撑座11的上端插入套筒5下端内孔中,由径向安装的固定螺钉8固定连接。支撑座11上端部有径向通槽10;径向通槽10的宽度略小于导向管7的直径;支撑座11上端部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圆弧面13与径向通槽10相垂直;圆弧面13高端的套筒5上有轴向长槽9,圆弧面13低端的套筒5上有轴向短槽12。支撑座11上端部的圆弧形与导向管7外形相吻合;支撑座11上端圆弧形的圆弧半径大于支撑座11的半径,小于支撑座11的直径。
导向管7位于外筒6内;导向头1下端与外筒6上端的锁紧套4之间安装有中间套3,锁紧套4、中间套3、导向头1依次挂接。即导向头1下端的外凸台位于中间套3内孔下端面,中间套3下端外凸台位于锁紧套4上端内孔凸台下端。
导向管7上端部为直管,与外筒6同轴;导向管7中部向外筒6的一侧倾斜至套筒5的管壁上,并卡在套筒5的轴向长槽9内;导向管7下端部为圆弧形,圆弧形状与支撑座11上端的圆弧形形状相吻合,且位于径向通槽10内;导向管7下端卡在与套筒5的轴向长槽9相对另一侧的轴向短槽12内,导向管7下端卡在套筒5的轴向短槽12内,导向管7下端轴线与外筒6轴线不重合,导向管7下端部与套筒5固定连接,并与外筒6外相通。导向管7下端轴线与外筒6轴线之间的夹角角度根据侧钻作业要求而定,通常为45°~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4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巷道支护锚固用快接式螺旋钻杆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上下趟纱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