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8117.3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6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彭杨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杨奕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余热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涉及了一种利用尾气余热发电的装置,其作用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大部分为燃气动力结构,通过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燃烧推动活塞运动,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一般为35%~40%左右,燃料总发热量的1/2以上的能量被发动机排气以及循环冷却水带走,其中排气带走的能量约占燃料总发热量的25%以上,而且温度很高,在高速大负荷时,尾气排气温度都在400~500℃以上,所以排气余热的利用是十分可观的,有待开发利用。中国专利CN2899274、CN201328093和CN101722835A分别提出了几种利用汽车余热发电的装置,但现有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系统过于复杂,将导致尾气余热发电装置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因而不具备实施的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的装置,进一步提高汽车燃料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的装置,由排气管、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蓄电池和电气控制线路组成。
所述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安装在排气管外壁上,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由多个独立器件组合而成。
所述的电气控制线路将多个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集成控制,采集的电力集中后输入到蓄电池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易于实现的电气装置实现汽车尾气余热发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安装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在燃油和动力复合驱动的汽车中应用,提高汽车的能源使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尾气余热发电的装置的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的结构布置图,由排气管1、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蓄电池3和电气控制线路4组成。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安装在排气管1的外壁上,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由多个独立器件组合而成。电气控制线路4将多个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2集成控制,将多个模块2采集的电力集中后输入到蓄电池3中。当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尾气管的温度升高,形成温差,当温差达到60°左右时,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开始发电,多个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产生的电力经过电气控制线路集成控制,将采集的电力集中后输入到蓄电池中。对于燃油和动力复合驱动的汽车,所产生的电力可以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增加汽车的行驶动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易于实现的电气装置实现汽车尾气余热发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安装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在燃油和动力复合驱动的汽车中应用,提高汽车的能源使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杨奕,未经彭杨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