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风障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7290.1 | 申请日: | 2010-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9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翟丽江;刘志强;吉涛;李伟;温国成;阚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园林建设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 地址: | 30011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阻挡强风、保护树木、植被的防风障。
背景技术
在强风较多的地区,或者是高速公路两旁等,树木、植被容易受气流影响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坏死,因此就需要一种组装、移动方便的防护装置。
同样该类装置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场所,用于防风保护,避免人或其他物品受到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移动方便的防护装置,固定使用后可以有效阻止强风,并且便于维护。
一种防风障,包括筒状壳体,所述的筒状壳体由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防风板构成,所述的筒状壳体带有侧壁开口。
筒状壳体可以将需要保护的物体包围,防止受强风影响,为了保证强度,所述的框架采用金属材质,作为优选,所述的防风板采用透明材料,可以采用有机玻璃、钢化玻璃等具有一定强度的透明材料,这样可以看到防风障内的植物,而不影响景观。
所述的侧壁开口沿筒状壳体的轴线贯通筒状壳体。作业者可以通过侧壁开口进入防风障内,便于操作和维护。
相对于筒状壳体,所述的侧壁开口所对应的圆周角为30~90度,开口过大影响防风效果,过小又不便于作业者进入防风障内。
为了保证强度,所述的筒状壳体位于侧壁开口的两个侧沿的顶端之间通过直拉加强索连接。所述的筒状壳体位于侧壁开口的两个侧沿的顶端分别通过斜拉加强索与地面或固定物连接。
直拉加强索和斜拉加强索可以采用钢索或其他具有较好强度的绳索。
所述的筒状壳体可以为圆筒或方筒。
所述的筒状壳体为圆筒时,为了便于运输和组装,筒状壳体由两块弧瓦型的构件拼接而成,每一块构件均由位于边缘的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防风板构成,所述的两块构件通过一端的侧沿相拼接,而另一端的侧沿互不接触,形成所述的侧壁开口,两块构件的侧沿通过螺栓或通过连接件相拼接。
同样,所述的筒状壳体为方筒时,筒状壳体可以由若干块板型的构件拼接而成,并留有侧壁开口,相邻两块构件的侧沿通过螺栓或通过连接件相拼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筒状壳体可以通过拼接而成,便于组装、移动,侧壁开口便于作业者入内维护,通过若干加强索使得筒状壳体固定后能有效阻止强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风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风障,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为圆筒,由两块结构相同的弧瓦型的构件拼接而成,以图中右侧块构件为例,由位于边缘的框架1和安装在框架1内的防风板2构成,两块构件通过一端的侧沿相拼接,图中可见拼缝5,而另一端的侧沿互不接触,形成侧壁开口。
筒状壳体可以将需要保护的物体包围,防止受强风影响,为了保证强度,框架1采用金属材质,防风板2采用有机玻璃类的透明材料,这样可以看到防风障内的植物,而不影响景观。
作业者可以通过侧壁开口进入防风障内,便于操作和维护,相对于筒状壳体,侧壁开口所对应的圆周角为30~90度,开口过大影响防风效果,过小又不便于作业者进入防风障内。
为了保证强度,筒状壳体位于侧壁开口的两个侧沿顶端之间通过直拉加强索3连接,筒状壳体位于侧壁开口的两个侧沿顶端分别通过斜拉加强索4与地面连接,直拉加强索3和斜拉加强索4可以采用钢索。
本实用新型防风障筒状壳体可以通过拼接而成,使用时现场拼装,拆解后便于移动和存储,侧壁开口便于作业者入内维护,通过若干加强索使得筒状壳体固定后能有效阻止强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园林建设总公司,未经天津市园林建设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7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自由度并联解耦机构
- 下一篇:热管式太阳能光电光热综合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