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5117.8 | 申请日: | 201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万明亮;赵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B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雨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提倡低碳生活,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
在现有技术中,建筑物传统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由雨水收集→雨水储存→雨水处理→清水储存→加压供水管网(供绿化景观或冲厕用)这几部分构成。在雨季期,该系统通过利用雨水,降低了城市雨水排水负荷的同时,减少了市政自来水用量,达到环保节水的目的。
然而,在非雨季期时,因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2.3A条规定,“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强制性条文),故市政自来水无法直接供水至加压供水管网(供绿化景观或冲厕用)。目前一般采用市政自来水向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清水储存部分补水,然后通过加压供水管网供水,这种供水方式实际上是将有压的市政自来水进行消能后再加压供水,不仅不能起到节能效果,而且由于存在二次加压,变成更耗能。
简言之,现有技术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只是在雨季期才能起到节水的作用,而非雨季期时不但不节水,还更加耗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在非雨季期不节水且耗能的缺点,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在非雨季节能供水、低能耗和日常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节能型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储存单元、雨水处理单元、清水储存单元和加压供水管网;其特征是:在加压供水管网的上方设置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的进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管连接、其出水口与加压供水管网的一个入水口连接。
实际应用中,雨水收集单元、雨水储存单元、雨水处理单元、清水储存单元以及加压供水管网的加压机房均设于室外地下室,所述高位水箱设于建筑物的高位;在非雨季期时,由市政自来水补充到高位水箱,充分利用了市政水压的能量,再由高位水箱向加压供水管网供水,供绿化景观或冲厕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雨水处理单元可能以由过滤水箱或过滤水池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高位水箱的进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管的连接处可以设有水阀开关;在高位水箱的出水口与加压供水管网的连接处可以设有水阀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高位水箱可以为容量至少两立方米的不锈钢水箱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加压供水管网的上方设置高位水箱,采用了高位水箱间接补水方式,完全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在非雨季期时充分利用了市政自来水水压,通过蓄能达到了节能供水的目的,比传统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更加节能,从而降低了该系统日常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某体育场馆设置了节能型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雨水收集单元1、雨水储存单元2、雨水处理单元3、清水储存单元4、加压供水管网5;雨水收集单元1、雨水储存单元2、雨水处理单元3、清水储存单元4以及加压供水管网5的加压机房均设于室外地下室,雨水回用后用于室外园林绿化和景观补水,市政自来水水压0.30MPa。在加压供水管网5的上方设置高位水箱6,所述高位水箱6的进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管7连接、其出水口与加压供水管网5的一个入水口连接。雨水处理单元3由过滤水箱或过滤水池构成。在高位水箱6的进水口与市政自来水管7的连接处设有水阀开关;在高位水箱6的出水口与加压供水管网5的连接处设有水阀开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位水箱设置在体育馆最高层顶标高26米处,所述高位水箱6是一个容量为五立方米的不锈钢水箱。在非雨季期时,由市政自来水补充到高位水箱,充分利用了市政水压的能量,再由高位水箱向加压供水管网供水,供绿化景观或冲厕用。
具体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未经广州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5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