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4801.4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5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白春学;宋元林;蒋进军;金伟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血管 内置 仪器 体外 侧枝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用于血管内置仪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学或生物医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将某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置入动物的血管内。临床医学上应用的许多供检测或治疗用的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体积相对较大,在其临床研究前的动物实验阶段,经常因动物的血管比人类的血管细,血管内装置的直径相对较大而导致动物实验数据与临床数据偏倚。比如,血管内置光纤血压传感器、血管内血气分析仪等,这些装置的探头需要内置入血管,但其直径相对较大,可能无法插入小型动物的目标血管,如果勉强插入动物的血管中,会减少或阻断局部血流,甚至影响整体血流动力学,导致仪器应用或动物实验失败。现有的解决办法是以猪或猴等较大型动物代替小动物,但是大型动物不仅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而且常面临动物伦理冲突。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很多血管内置探头的外径较粗大,如果直接插入患者的动脉,尤其是儿童,常会部分或完全阻塞所涉动脉,导致仪器临床应用失败。而且,有些光学传感器的探头透光,外界杂光及探头本身的信号光都会进入光纤内,且进入的光强与探头所处位置、环境相关。因此,这类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及环境需要固定才能可比较的测量,如果直接插入动物的血管内,其相对位置很难固定,使信号不稳定。现有办法通常是改造光学探头,使之不透光,以避免外界杂光干扰,但这些特殊处理会影响探头的性能,延长响应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以相对较粗的人工血管取代动物或患者自身的较细血管,在体外建立侧枝循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血管,人工血管的具有较粗的中段,构成探头插入位置,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
所述人工血管的左右两部分皆设有支路,支路较粗,支路的末端设有可供内置仪器或其探头插入的端盖,可插入不同类型的内置仪器或其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将人工血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动物或人的血管的向心端和远心端,血液可从动物或人的血管的向心端经由人工血管流向血管的远心端,建立人工体外侧枝循环。人工血管的中段较粗,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可插入其中,而不会阻断血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建立体外侧枝循环可最小化对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较粗的人工血管可供血管内置仪器或其探头的置入,使操作更简便。3、人工血管的直径可按需调整,平衡实验需求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血管内置仪器或探头的相对位置可保持不变。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包括人工血管2,人工血管2的中段较粗构成探头插入位置6。所述人工血管2的材料可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质地适中的聚乙烯软管或聚氟乙烯管等。
使用时,准备实验器材,以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充灌人工血管2。麻醉新西兰家兔,固定头颈及四肢,分离左侧颈总动脉1。以动脉夹分别夹闭被分离的颈总动脉的远端和近端。取人工血管2,将其两端分别插入被分离的颈总动脉的向心端3和远心端4,以丝线结扎固定。松开动脉夹,血液即通过人工血管流向远端。待应用的血管内置探头5插入人工血管2的探头插入位置6,局部血流仍然通畅。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为可插入血管内置仪器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体外侧枝循环系统包括人工血管2。所述人工血管2的左右两部分皆设有支路7,支路7的一端设有供探头插入的端盖8。所述人工血管2的材料可选用生物相容性良好、质地适中的聚乙烯软管或聚氟乙烯管等。
实验准备如实施例1。麻醉大鼠,固定四肢与头颈。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先夹闭左侧颈总动脉,将人工血管2的一端插入其向心端;再夹闭右侧颈总动脉,将人工血管的另一端插入其远心端。结扎固定人工血管的两端,松开动脉夹,血流从左侧颈总动脉经由人工血管流向右侧颈总动脉。探头5可插入端盖8,血流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48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超低杂质硼化钠合金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株茚并芘降解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