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缠绕晾衣夹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4533.6 | 申请日: | 2010-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4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伟 |
| 主分类号: | D06F55/00 | 分类号: | D06F5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衣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晾衣架上用来夹住衣物的夹子,使用该种夹子能有效防止衣架上的夹子间相互缠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晾晒衣物的晾衣架上所使用的夹子,一般都是采用成本低廉、制作方便的竹子、木材或塑料制成,由互为手性对称的两片夹片对合通过在中部的弹簧夹合而成,两夹片尾部形成燕尾状夹柄,用软绳将夹子挂绑在晾衣架杆上;一个晾衣架上一般挂绑四个以上的夹子。由于此类夹子的燕尾状夹柄,挂绑又采用软绳,因此用此类夹子做成的晾衣架,不同晾衣架上的夹子间甚至同一晾衣架上的夹子间经常会缠绕在一起,特别是多个晾衣架收放在一起时,空夹子间相互错综复杂地缠绕很严重,晾晒衣物时取用很不方便。形成此类夹子间相互缠绕的原因有三:1.是此类夹子的燕尾状夹柄间形成“V”形凹口,其它夹子的挂绑软绳很容易进入此“V”形凹口而造成夹子间缠绕;2.是夹子挂绑所用的软绳太软,没有任何弯曲弹性,因此不同夹子的挂绑软绳间易形成缠绕;3.是夹子挂绑所用的软绳往往是分离的两路,其他夹子经常会从两路软绳间穿过而形成缠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晾衣架上的夹子间,不管是同一晾衣架上的夹子间还是不同晾衣架上的夹子间都不会或不易相互缠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夹子的夹柄尾端安装一片封挡片,该封挡片采用软塑料或橡胶制成,具有适宜的弯曲弹性以及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反复弯曲许多许多次也不会折裂,其形状为长条型,中心部位开有小孔,其两端宽度均与夹子尾部每片夹柄的宽度相同;封挡片的一端平齐地贴合固定在一片夹柄尾端,封挡片的另一端平齐地贴合固定在另一片夹柄尾端;如果要使封挡片的端头贴合固定在夹柄上时,其平面与夹柄侧面平面持平,则可在贴合处的夹柄上开设深度与封挡片的厚度大致相当的贴合锲口;封挡片两端分别与两片夹柄尾端贴合固定后,封挡片就在两片夹柄尾端间形成一个拱型挡,阻止其它夹子的挂绑软绳进入夹子燕尾状尾部“V”形凹口,从而防止夹子间因尾部“V”形凹口造成的缠绕。封挡片的长度以不影响夹子自由开合和封挡片与燕尾夹柄间形成的通孔不会穿过另外夹子为限。封挡片两端分别与两片夹柄尾端贴合固定后,其中心小孔正好处在夹子中心线上,挂绑夹子的两路软绳穿过此中心小孔后挂绑于晾衣架杆上;从封挡片中心小孔到晾衣架杆间这段挂绑软绳要两路并合且使其具有适宜的弯曲弹性;使这段挂绑软绳两路并合且使其具有弯曲弹性,有三种方法:1.是将两路从封挡片中心小孔到晾衣架杆间这段挂绑软绳合并穿套入一具有弯曲弹性的套管;2.或者是将两路从封挡片中心小孔到晾衣架杆间这段挂绑软绳粘合,所用粘合剂固化粘合后使这段挂绑绳具有弯曲弹性;3.或者是全部挂绑软绳都采用本身具有一定弯曲弹性的细绳,然后将两路从封挡片中心小孔到晾衣架杆间这段细绳进行热熔合并或粘合合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夹子的燕尾状夹柄的“V”形凹口被封挡,并且从封挡片中心小孔到晾衣架杆间的挂绑软绳并合且具有弯曲弹性,因此不管是同一晾衣架上的夹子间还是不同晾衣架上的夹子间都不会或不易相互缠绕,晾晒衣物时取用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夹子的夹柄尾端开设贴合锲口、封挡片平整安装固定在贴合锲口上并且从封挡片中心孔到晾衣架杆间的挂绑软绳用具有弯曲弹性的套管穿套并合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记说明如下:
1.夹头,2.弹簧,3.夹柄,4.挂绑软绳,5.贴合锲口,6.封挡片,7.封挡片中心小孔,8.弯曲弹性套管,9.晾衣架杆。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和附图2所示,将封挡片(6)的两端分别平齐贴合固定在两个夹柄(3)的尾端(如果夹柄尾端开设有贴合锲口(5),则封挡片(6)的两端分别平齐贴合固定在两个夹柄尾端的贴合锲口(5)上);然后将夹子的两路挂绑软绳(4)合并穿过封挡片中心小孔(7)再穿过弯曲弹性套管(8)进行并合(或者热合并合,或者粘结并合)后绑固在晾衣架杆(9)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伟,未经马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4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