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镁合金燃料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84508.8 | 申请日: | 201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润芝;施建;石辉;张学国;程炳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润芝;施建;石辉;张学国;程炳烨 |
| 主分类号: | H01M12/06 | 分类号: | H01M12/06;H01M2/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燃料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镁合金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池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的燃料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与常规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只要有燃料和氧化剂供给,就会有持续不断的电流输出。
现有的燃料电池结构简单,阴极、阳极自身结构不合理,且分别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小,且电解液流动性差,化学反应不充分,输出电流较小。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促使内部化学反应充分,以获得较大输出电流的铝、镁合金燃料电池,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铝、镁合金燃料电池,其阴阳极布局合理,反应较为迅速,内部化学反应充分,产生电流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铝、镁合金燃料电池,至少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上的阴极,以及插装于壳体内的阳极,所述壳体内部包括反应腔、位于所述反应腔上部的电解液存储腔以及位于所述反应腔下部的反应物收集腔,所述反应腔的一侧设置有一可供阳极插入的阳极插口,所述阴极附着于所述反应腔的内腔壁上。
所述阳极的外端部设置有与其电性连接的阳极引线,所述阴极电性连接有伸出所述壳体外部的阴极引线,所述阳极引线位于所述壳体一侧中间部位,所述阴极引线位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中间部位。
所述阳极外端部还设置有一与所述阳极插口大小匹配的阳极固定板。
所述阳极固定板与所述插口之间还设置有一密封垫片。
所述阳极呈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铝、镁合金燃料电池,其有益效果在于:
1、内部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能够得到较大的输出电流;
2、能够充分利用阳极材料,不会造成浪费;
3、结构合理,安装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镁合金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铝、镁合金燃料电池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铝、镁合金燃料电池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镁合金燃料电池,其包括一个外部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阴极2和阳极3。
壳体1内部设置有三个互相导通的腔体,包括位于中间的反应腔12、位于反应腔12上部的电解液存储腔11、以及位于反应腔12下部的反应物收集腔13,在壳体1上位于反应腔12的一侧开设有一插口14,阳极2呈板状,从插口14插接装入反应腔12内,并与反应腔12的内壁具有一定间距,反应腔12内壁呈格栅状,阴极2呈层状的附着在反应腔12内壁的格栅上。呈板状的阳极3插装在反应腔12内后,其被附着于反应腔12内壁上的阴极2包围,电解液充斥于阳极3和阴极2之间,二者与电解液充分接触,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反应效率。
阳极3的外侧端部设置有一阳极固定板5,其采用绝缘材料制作而成,阳极3通过铆钉等方式与安装在阳极固定板5上预埋的金属端子连接,阳极固定板5的大小与插口14匹配,当阳极3完全插装在反应腔12内部后,阳极固定板5则封装在插口14外,起到密封反应腔12上的插口14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防止电解液外漏,在阳极固定板5与插口14外部边缘之间还垫装有一密封垫片4。阳极固定板5被固定在壳体1上,由此,可以避免阳极2在反应腔12内部的晃动,保证了电池的正常使用。
此外,阳极3外部电性连接有阳极引线7,阴极2电性连接有伸出壳体1外部的阴极引线6,其中阳极引线7位于壳体一侧中部(也就是反应腔侧边缘的中部),而对应的阴极引线6则位于壳体另一侧的中部;这样就尽可能的增大了阳极引线7与阴极引线6的距离,反应进行时,先消耗离阴极引线7较近的阳极材料,并慢慢消耗直至阳极引线7附近,如此可充分利用阳极材料。
上述燃料电池在使用时,在反应腔内所产生的热量,会在壳体内上下形成热压差,可以让电解液流动,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润芝;施建;石辉;张学国;程炳烨,未经马润芝;施建;石辉;张学国;程炳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4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