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2616.1 | 申请日: | 201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马咏梅;张孝南;任强;孟红;魏乐;张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065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顶篷 复合 | ||
1.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和至少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一层非织造布层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为非织造布层和聚合物薄膜层用热粘合法、淋膜法、浆点涂层法复合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2-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织造布层为水刺非织造布、热轧非织造布或纺粘非织造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至少包括1层阻隔聚合物薄膜层和1层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且所述薄膜层至少一层最外层为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并同非织造布层进行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阻隔聚合物薄膜层选自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薄膜层中的一种或几种,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选自聚乙烯薄膜层和/或聚丙烯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3层聚合物薄膜层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3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乙烯-乙烯醇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5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聚乙烯醇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厚度100-1600μm,单位面积重量15-200g/m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厚度150-1000μm,单位面积重量20-150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00-1500μm,单位面积重量5-150g/m2;延伸率为30%-70%;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复合薄膜层的厚度为5-100μm,单位面积重量5-150g/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其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50-1000μm,单位面积重量5-100g/m2;延伸率为大于40%-70%;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厚度为15-100μm,单位面积重量15-100g/m2。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5-100μm,单位面积重量5-100g/m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10-80μm,单位面积重量10-80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26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油污自清洁聚碳酸酯膜
- 下一篇:适于高频焊接的针织复合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