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后视镜刮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2546.X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2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樟;范炳良;浦文禹;何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S1/34;B60S1/16;B60S1/6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视镜 刮水器 | ||
1.一种车辆后视镜刮水器,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包括具有壳腔(11)的后视镜壳体(1)和安装于后视镜壳体(1)上的用于对所述壳腔(11)的腔口封闭的镜面(2),并且,壳腔(11)的上部与镜面(2)的上沿之间保持有一通道(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水器包括刮片(3)、碳刷机构(4)、动力传动机构(5)、导电回路(6)、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7a、7b)和金属吸合条(8),动力传动机构(5)设在所述壳腔(11)内,碳刷机构(4)在对应于所述通道(111)的部位与动力传动机构(5)连接,并且与所述镜面(2)的上沿滑动配合,刮片(3)与碳刷机构(4)连接并且以悬臂状态与镜面(2)朝向外的表面接触,在该刮片(3)上嵌设有至少一枚磁块(31),导电回路(6)敷设在镜面(2)朝向所述壳腔(11)的一侧的表面并且与所述碳刷机构(4)相对应,第一信号采集器(7a)固定在镜面(2)朝向壳腔(11)的一侧的上部,第二信号采集器(7b)固定在镜面(2)朝向壳腔(11)的另一侧的上部,其中: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7a、7b)彼此对应并且还与所述碳刷机构(4)相对应,金属吸合条(8)固定在镜面(2)朝向壳腔(11)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磁块(31)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刮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3)朝向所述镜面(2)的一侧并且沿刮片(3)的长度方向固设有一柔性条(32),柔性条(32)与镜面(2)接触,在刮片(3)的上端并且背对镜面(2)的一侧构成有一嵌块(33);所述的碳刷机构(4)包括碳刷架(41)、第一、第二碳刷(42、43)和碳刷定位片(44),在碳刷架(41)上并且朝所述镜面(2)的一侧构成有滑槽(411),滑槽(411)与镜面(2)的上沿滑动配合,并且在碳刷架(41)上还开设有第一、第二碳刷孔(412、413)、嵌块孔(414)和与嵌块孔(414)相通的刮片插孔(415),第一碳刷(42)置入于第一碳刷孔(412)内,第二碳刷(43)置入于第二碳刷孔(413)内,第一、第二碳刷(42、43)与所述的导电回路(6)相对应并且与导电回路(6)电连接,碳刷定位片(44)的两端与碳刷架(41)朝向所述壳腔(11)的一侧固定,中部与所述第一、第二碳刷(42、43)接触,所述刮片(3)的上端插入所述刮片插孔(415)内,而所述嵌块(33)嵌入所述嵌块孔(4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刮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5)包括电机(51)、第一、第二传动轮(52、53)、传动轴(54)、第三、第四传动轮(55、56)和传动带(27),电机(51)固定在电机座(511)上,电机座(511)构成于所述后视镜壳体(1)的壳腔(11)内,第一传动轮(52)固定在电机(51)的电机轴上,传动轴(54)的上端枢轴设置在传动轴上轴座(541)上,下端枢轴设置在传动轴下轴座(542)上,而传动轴上轴座(541)和传动轴下轴座(542)均构成于所述的壳腔(11)内,并且位于壳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第二传动轮(53)固定在传动轴(54)的下端,并且与所述的第一传动轮(52)相配合,第三传动轮(55)固定在传动轴(54)的上端,第四传动轮(56)转动地设置在轴座(561)上,而轴座(561)构成于壳腔(11)内,并且位于壳腔(1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传动轴上轴座(541)相对应,传动带(27)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55)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56)上,所述的碳刷机构(4)固定在传动带(5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刮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52、53)均为齿轮,并且两者相互啮合;所述的第三、第四传动轮(55、56)均为皮带轮,所述的传动带(57)为皮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刮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51)为直流正反转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视镜刮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带轮为同步带轮,所述的皮带为同步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25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载货汽车的前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