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1947.3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9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詹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祥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具体地说,就是对电连接器的接触件与基座的固定机构改进,在簧片上设置具有棘爪机构功能的锥形凸起,使得接触件与壳体易于安装而难以脱离。
背景技术
一般公知的接触件固定电连接器,壳体依靠与接触件的过盈配合安装固定,如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所示。壳体101与接触件102的固定依靠壳体101上的孔1与接触件102上的2部位过盈配合,使壳体101与接触件102成一个整体。由于壳体101为塑料材料,接触件102为金属材料,相互间的过盈力有限,在外力的作用下,壳体与接触件容易分离,是该电连接器的致命缺陷,会导致接触件无保护,失去导向、相对准确位置,造成接触故障,失去电连接器的作用,甚至引起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由两片相对设置的接触片组成的U形接触卡口,在接触卡口的后端设有延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片上至少有一个坡形凸起,并卡设在所述的壳体内;接触卡口的后端还设有至少一个引脚。金属接触件和壳体,金属接触件压入塑料件外壳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所述的坡形凸起的开口端与所述卡口的开口端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的壳体为中空壳体,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开口和固定孔,接触卡口开口与壳体一端设有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坡形凸起末端卡设在壳体另一端设有的固定孔上方。
进一步,所述坡形凸起和电连接器外壳固定孔上方的内壁组成具有单向止回装置。具有单向止回功能的结构,可防止接触件回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针对现有壳体与接触器容易分离的缺陷而研制的,所述电连接器保留原有的壳体与接触件的过盈配合的同时,在接触件上设置一坡形凸起,其张口方向对准壳体安装孔内壁,形成棘爪机构,由于棘爪机构的单向运动的特性,接触件插入壳体后,就无法退出,起到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是公知的电连接器壳体与接触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公知的连接器壳体主视图;
图1c是公知的连接器壳体右视图;
图1d是公知的连接器接触件的主视图;
图1e是公知的连接器接触件的右视图;
图1f是公知的连接器接触件的俯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壳体与接触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主视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壳体右视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触件的主视图;
图2e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触件的右视图;
图2f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接触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a, 图2b,图2c,图2d,图2e,图2f所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201,在壳体201内设有由两片相对设置的接触片202组成的U形接触卡口,在接触卡口的后端设有延伸片,所述的延伸片上设有坡形凸起,并卡设在所述的壳体内;接触卡口的后端还设有多个引脚。金属接触件和壳体,金属接触件压入塑料件外壳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接触件上具有坡形凸起4,坡形凸起4的开口端与所述卡口的开口端方向相反。所述的壳体为中空壳体,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开口和固定孔,接触卡口开口与壳体一端设有的开口相对应设置;坡形凸起末端卡设在壳体另一端设有的固定孔上方。所述坡形凸起和电连接器外壳固定孔上方的内壁组成单向止回装置,单向止回装置具有单向止回功能的结构,可防止接触件回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接触件,其基本结构包括主体,接触卡口部分1、引脚部分3和安装部分2,四者为一整体结构。其中引脚部分3根据需要可设置多个,可以为压接形式也可以为焊接形式,与PCB板安装固定。壳体201上开有安装孔5,与接触件安装部分2组成过盈配合,保证接触件与壳体的位置关系。在接触件上加工一个或多个具有坡形凸起4,接触件为弹性材料,故在外力作用下,坡形凸起4可以压入到接触片202中,这样可以顺利实现接触件通过壳体安装孔5,当凸起4穿过安装孔5时,外力消失,凸起4恢复成坡形,卡在安装孔5上方的内壁6上,这样内部6就阻止了凸起4的与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避免了接触件与壳体的分离,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祥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祥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1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