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81546.8 | 申请日: | 201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3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专用 油船 扫油栏 前端 浮筒 自动 快速 捕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专用收油设施的配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频繁往来,使得海上不断增加被污染的几率;同时,海底石油开采也给海面带来油污,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另外,近几年来的赤潮频频发生,也向人们敲响了污染恶化的警钟。
当水面发生溢油等事故时,大多采用围油栏进行围堵和引导;当使用海上专用收油船进行收油时,特别是使用专用大型收油船进行自动收油时,同时需采用捕获装置配合完成作业。
目前采用的捕获装置通常为框架式结构,在框架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固定连接钩,两个连接钩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于浮筒的高度。工作时,固定连接钩必须恰当地沿浮筒的上、下面包容浮筒后并越过浮筒上面的连接柱,然后靠浮筒的向前运动及捕获装置的外拉共同完成捕获连接动作。此种结构比较轻巧,但适应性低。由于两个固定连接钩与浮筒之间的间隙仅有30mm,在海上专用收油船上,浮筒和捕获装置都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靠液压执行元件驱动捕获装置来准确捕获浮筒实属不易,因此捕获时间一般较长,或难以捕获,直接影响收油工作,这样不但大大增加收油清污的作业成本,同时还会贻误清污的最佳时机。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快速捕获、维护方便的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应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快速捕获、维护方便、应用效果显著的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捕获装置包括:锥体充气嘴、推拉油缸、滑柱、外套、支撑臂连接法兰、夹紧下锥体、弹性橡胶板、捕获锥体及拉紧弹簧;所述外套的上、下两端的内部装有方形滑柱,外套的内侧设有推拉油缸,且推拉油缸的有杆端分别采用紧固件与捕获锥体、夹紧下锥体连接,弹性橡胶板平行位于推拉油缸的外侧中间部位;外套的外侧焊有与支撑臂连接的法兰,所述捕获锥体位于外套的上端,与其对应所述夹紧下锥体位于外套的下端;所述捕获锥体的上部设有锥体充气嘴,捕获锥体的外侧设有拉紧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具有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快速捕获、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该快速捕获装置用于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通过扫油栏进行围控和引导,将水面上的油污引导到收油机处,提高收油效率。本实用新型在液压执行元件驱动捕获装置的作用下能大大降低工程作业的成本,实用效果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锥体充气嘴,2推拉油缸,3滑柱,4外套,5支撑臂连接法兰,6夹紧下锥体,7弹性橡胶板,8捕获锥体,9拉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海上专用收油船扫油栏前端浮筒的自动快速捕获装置,该捕获装置包括:锥体充气嘴1、推拉油缸2、滑柱3、外套4、支撑臂连接法兰5、夹紧下锥体6、弹性橡胶板7、捕获锥体8及拉紧弹簧9。
所述外套4的上、下两端的内部装有方形滑柱3,外套4的内侧设有推拉油缸2,且推拉油缸2的有杆端分别采用紧固件(如销钉等)与捕获锥体8、夹紧下锥体6连接,设有弹性橡胶板7平行位于推拉油缸2的外侧中间部位;外套4的外侧焊有与支撑臂连接的法兰5,所述捕获锥体8位于外套4的上端,与其对应的夹紧下锥体6位于外套4的下端;所述捕获锥体8的上部设有锥体充气嘴1,捕获锥体8的外侧设有拉紧弹簧9。
所述捕获装置为金属框架锷式结构,在推拉油缸的作用下,夹紧下锥体6和捕获锥体8做相向运动来完成浮筒的捕获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汉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1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