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581258.2 | 申请日: | 201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唐云建;韩鹏;孙怀义;王燕霞;王东强;张芮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A62C3/02;A62C3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森林 火灾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的及时监测和有效控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技术难题,各国每年都会因为森林火灾造成林业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现有的森林防火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逻、卫星遥感监测和定点设置森林灭火器的方式。但由于人工巡逻的效率不高,很难再第一时间发现森林火情;卫星遥感监测只能发现火势较大的明显火灾区域,也无法做到火情的及早监测;森林灭火器设置零散,灭火能力也非常有限,难以应对规模较大的火灾。另外,造成大规模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在第一时间发现森林火情时有效控制火灾扩散的手段,导致较小的火情蔓延成大规模森林火灾。同时,因森林覆盖区通常地处偏僻、幅员辽阔,固有通信网络覆盖不全等原因,使得森林区域通信环境恶劣,难以使用现有通信网络进行畅通的通信联络和数据传输,也为森林区域的火灾防控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以解决森林火灾的早期监测难题,并同时实现火势控制,防止火势蔓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
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包括中央监控计算机、监控终端和通水管路;所述通水管路呈网格状分布于森林中,沿每个网格的周边设置有若干个与通水管路相连通且开关可控的喷淋头;每个网格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监控终端,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有火焰检测装置,控制输出端连接其对应网格的各个喷淋头,监控终端根据火焰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相应控制其对应网格中各个喷淋头的开启和关闭;所述中央监控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各个监控终端连接以进行通信和监控,且由监控终端完成无线通信中继功能。
具体而言,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为公用无线通信网络或自组织的无线通信网络;所述火焰检测装置为红外线传感器或热传感器。
作为改进方案,所述监控终端采用太阳能供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控终端上还设有与其信号输入端连接的防盗检测装置;监控终端根据防盗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向中央监控计算机发送防盗报警信号;所述防盗检测装置为振动传感器或人体红外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还连接有摄像头,用于采集现场照片并通过监控终端发送至中央监控计算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通过网格式布局将森林覆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防控的网格,网格内一旦发生火情便能够得到及时检测和喷水控制,使火势被隔离在网格范围以内,有效防止火势蔓延,并通过中央监控计算机进行全面监控,以便工作人员根据火灾情况采取相应的消防措施,实现了森林火灾的早期监测和防控。
2> 系统中中央监控计算机与监控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且利用监控终端完成无线通信中继功能,增强了系统在户外环境的通信可靠性。
3> 可通过太阳能供电、设置防盗检测装置等优化方案,提高监控终端的户外自适应性,增强了本实用新型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的可行性;还可进一步设置摄像头以采集现场照片并发送回中央监控计算机,工作人员通过中央监控计算机了解现场的火灾情况、盗窃情况等,便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1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